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第276章 家人的帮助三叔的经历
冯建栋哭笑不得:“你就只是表扬一下?”
老爷子回应:“你小子我还不知道?要是真的表扬你太多,你还不尾巴翘到天上去?从小你就是不能一直表扬,否则好不了三天。”
被父亲毫不客气地揭了小时候的老底,冯建栋真有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在冯建栋虽然被父亲表扬,但心里还是有些郁闷的时候。
他听到父亲轻声说:“还是要谢谢你这个三叔,现在是越来越有三叔的样子了,你是真的成熟。”
父亲的这话,让冯建栋心中的郁闷消散不少。
从小到大,能收获到父亲这样的表扬,对冯建栋而言是少之又少。
因为在冯家,冯建栋上面有很优秀的大哥,还有一个自立自强的二姐。
可以说,从小到大在街坊邻里口中,永远都是称赞冯家的老大和老二。
冯建栋这个冯家小儿子,被街坊邻里在父母口中提及时,那就肯定是因为他又闯了祸,邻居又找上门向父母告状。
所以冯家的三个孩子,从小到大,大哥和二姐承受了家里各种表扬。
只有冯建栋承包了家里父母所有的“皮带炒肉丝”。
如果换成别的家庭,其他一些孩子受到这样的待遇。
恐怕是真的会长歪了,彻底堕落成为不学无术的坏孩子。
可冯建栋并没有那样沉沦下去。
他反倒是在父母的鞭策下,一边继续惹是生非,一边会努力学习。
至今冯建栋在他曾经老师的眼里,都是那个又爱又恨的学生。
用老师的话说,冯建栋成绩好是真的好,但要说他惹是生非也是一天都不会落下。
应该说,冯建栋是真的精力过于充沛。
导致他学习之余,精力完全是无处宣泄出去。
所以冯建栋也只能选择了一条惹是生非的释放充沛精力的口子。
当然,也因为冯建栋把一部分精力用在闯祸上。
尽管他学习上一直也算用功,最终他没有能像大哥那样考上大学,也没有能像是二姐那样进部队后,在部队里又考上了军医大学。
不过冯建栋还是考上了师范学校。
他和妻子林芸也是他师范学校的校友。
然而毕业后,冯建栋没有去当老师,而是选择了去做生意。
可以说,冯建栋做生意经历,几乎是冯正明卖盒饭翻版。
不同的是冯建栋当初看不上家里的把子肉生意。
他那时候通过一些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到外面世界,他一心想要干大生意。
后来,也还真的让冯建栋抓住机遇,成功在外贸生意上闯出一番名堂。
冯建栋赚了钱回来,在一次师范学院的校友聚会上,再次和林芸重逢了。
当时林芸已经当了几年老师,甚至还有一个男朋友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
结果冯建栋校友聚会上再见林芸后,就惦记上因为当老师后,浑身上下都散发出一股书卷气的林芸。
冯建栋发挥出自己从小到大脸皮厚,以及胡搅蛮缠的功力。
真的就是对林芸进行了一番死缠烂打。
最终,还真的成功把林芸从别人手上抢过来。
虽然冯建栋从大学毕业就出去闯荡了,但他还真就是一个特别奇葩的人。
可能是那时候他一心一意都是想要干成大生意证明自己。
所以他一直都对女性没有任何的兴趣。
在成功追求到林芸并且把林芸娶回家后。
冯建栋更是有一种,林芸是自己成功的衬托。
至今他对林芸都是一心一意。
无论是经历什么样的诱惑,冯建栋始终都不为所动,真的是在他心中只有林芸。
冯建栋看到在干饭铺里帮忙上菜的罗晴。
这让他仿佛看到了曾经自己追求林芸时候的样子。
冯建栋看得出来,罗晴对冯正明是真的很喜欢。
虽然很多时候,罗晴可能无法给冯正明很多帮助,甚至罗晴家里还可能会拖累到冯正明。
但罗晴就是愿意陪伴在冯正明身边,也会尽量不让家里人麻烦冯正明。
就像是现在,冯正明比赛回来,一头扎进后厨里。
几乎是把他的热情全部投入到烹饪中去。
罗晴可以说是有些被冷落。
可是罗晴似乎并不在意,她就化身为冯家干饭铺里普通服务人员,在干饭铺里帮着一起招呼客人和传菜。
见证这一切,冯建栋忍不住低声感叹:“罗晴真是个好姑娘,对正明算是一心一意。”
旁边冯老爷子听到小儿子的话,也是看向在铺子里忙碌中的罗晴。
老爷子认同小儿子的评价:“小罗确实很好,虽然她只是一个很普通售票员,而且家庭条件上也并不算好,很多时候她确实也帮不上正明什么,这段时间正明忙着比赛,和她相处的少,她也没有表现出不愉快。
而且还会在今天休息,专门去看正明比赛,给正明加油鼓劲,来铺子里帮忙招呼人和传菜、收拾桌子,她对正明真是很有心。”
冯建栋听完父亲的话,想起之前了解到罗晴在上夜校的事情。
“爸,你知道罗晴夜校里学的是什么专业吗?”
老爷子闻言看向小儿子,想了想说:“好像听她之前说,是学的会计。”
冯建栋点头说:“会计不错,以后正明的生意如果做大,她可以成为正明生意上一把算账的好手,帮正明把账目算好。”
说到这,冯建栋想了想又说:“我觉得她还需要一些历练。”
冯老爷子有些奇怪:“历练?你要让她去你公司?”
被父亲点破,冯建栋点头:“去我公司,她能学到更多东西,会对以后正明的生意有很大帮助,我要帮大侄子培养一个贤内助。”
老爷子听后,认真琢磨了一下,觉得小儿子说的也没错。
罗晴长相很漂亮,如果她再能学到一些本事在身上,她确实可以更好帮助冯正明。
获得父亲同意,冯建栋找了个空挡把罗晴单独叫出去聊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