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移民去350年前第229章 陶李金2
有红薯做基础口粮,又有大棚蔬菜和养殖的家畜、家禽带来现金收入,再加上在集团做工的薪水,曾经悲惨的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山民们,逐渐摆脱了困顿贫苦,走向了安居乐业。</p>
如今羊山岛的副食蔬菜供应,已经基本做到就地解决了,这也极大的减轻了穿越众的运输压力,集团也因此在广大云台山的山民中,确立了无可比拟的威望。</p>
山民们,早已把华海集团当成了自己的朝廷,把穿越众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官,对集团任何号召都积极响应,全力配合。</p>
摩托车驶过一条小河谷,河谷里的流水潺潺,陶李金熄火停下了车子,走向了河谷两侧的坡地,坡地绿油油的,种植着连片的水稻秧,</p>
他弯腰摘了一棵秧苗,已经有五六公分高了,穗叶水嫩翠绿,陶李金放到鼻尖闻了闻,一股稻秧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他满意的大吸了几口,脸上充满了欣慰的幸福感。</p>
两个月前,陶李金又开始了一项新的农业种植推广工程,他在云台山的溪流坡地,引进推广种植山间水稻,</p>
目前,华海的主粮还需要靠后世穿越,毕竟,穿越众不能拿红薯当主粮,山民长期单一吃红薯饭,也会引起营养不良。</p>
所以陶李金经过考察论证,决定引种后世的山地稻种“野香优959”,这是后世一款专门为山地旱作,</p>
培育出来的水稻品种,适合丘陵、低矮山地种植,特点是抗旱、耐寒,产量大,亩产通常能达一千多斤。</p>
后世的中国四川、云南、湖南等低矮山地、丘陵广泛种植。</p>
云台山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种植水稻的经验,陶李金提出引植水稻后,一度引起了山民们的疑虑。</p>
他们都是江南鱼米之乡的移民后代,对水稻的种植记忆,就是离不开平原水田的。</p>
陶李金为了能快速推广山稻的种植,也为了日后其它农业项目的顺利推广,他还计划,入秋后还要大面积引种冬小麦,特地成立了农业合作委员会,简称农合会。</p>
凡加入农合会的山民,都根据开垦的田地亩数,免费发放种子、秧苗,免费提供化肥、农药,并派遣技术人员下田指导。</p>
目前,段方栋从京师带来的十多名老员工,都已成长为农业技术骨干,成为了陶李金的得力帮手。</p>
新进穿越而来的陶李金的老爸陶铸,李小平的父母李柱、乔丽琴,也都是经年的老庄稼把式,到这里,都属于专家级别的,目前都在陶李金的手下,帮助他推广农业技术。</p>
由于华海在山民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再加上陶李金在民间的个人声望,山稻的推广种植,还是大面积铺展开来了。</p>
山民们在云台山的河谷、滩头,广泛开垦土地,云台山溪流遍地,这样靠近水源的荒地俯首皆是,</p>
喜欢二零二零年移民去350年前请大家收藏:()二零二零年移民去350年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