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移民去350年前第248章 王直4
而齐志却恰恰相反,从小就崇洋媚外,抱怨身边的一切,抱怨社会的一切,极度的舔美、舔日、舔西方,哈韩、哈猴子,甚至哈三哥,总之只要是个外国人,哪怕是黑叔叔,他都觉得比中国强,是个硬核、顶格的恨国党,彻头彻尾的殖人。</p>
为人也极度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自己的孩子都不去抚养,是个没有任何责任感的男人。</p>
吊诡的是,王直的亲生母亲,抗日英烈之后,居然三观与齐志却是一致的,这令王直百思不得其解。</p>
他的家庭从小破裂,齐志是跟着父亲长大的。王直则跟着母亲长大,从小都受到了母亲的熏陶,按道理,王直与母亲的人品、三观应该一致才对,但事实却是截然相反,尤其是道德观上,也是一对强烈的矛盾体。</p>
而齐志没在母亲身边长大,却与母亲得人品、三观、甚至是思维方式,都完全一致,如同他才是在母亲身边长大的一样。</p>
对此,长大后的王直,一直无法理解,他一度认为,人品、三观,就是来源于先天的遗传,否则,无法解释的通,可是他自己的人品和三观,又来源于哪里呢?他找不到源头。</p>
这个疑团困扰了他很多年,今天站在大院的原址,一一回忆起大院里的亲人,王直忽然就顿悟了,自己的人品、三观、人格,不正是来自大院里的这些亲人吗?</p>
自己爱憎分明,热心肠,有些习武人的狭义,这不就是三舅的性格特质吗?</p>
自己心地善良、爱国、有强烈的民族感情,不就是来源于姑姥姥的言传身教吗?</p>
自己爱读书、有同情心,这是来自小姨的性格特征。</p>
甚至自己喜欢动手实践、爱好广泛,也是来源于二舅的特点。</p>
自己所有的道德认知、是非标准、人格特质,就是大院所有亲人的组合。</p>
中国有句俗语,叫“七岁看老”,说的就是,人七岁就奠定了他一生的三观,为什么是几岁呢?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三、四岁左右开蒙的,有连续记忆的,</p>
而开蒙的最初两年受到的教育,会形成你人品特质的基础,是一生都不会有大的改变的,而王直的发育比常人要晚,他开蒙已经接近五岁了,</p>
恰好他开蒙后的最初两年多,是在沈阳的大院里渡过的,所以大院姑姥家的众亲人,奠定了他一生的人品、三观,即便之后跟母亲又生活了十几年,也改变不了了,因为他的源代码,早已在沈阳的大院里,就写好了。</p>
而他的哥哥齐志,虽然后来十几年没跟母亲生活,但他开蒙的那几年,却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母亲是个极为强势的女人,所以才在齐志身上,复刻了她的全部人品特质。</p>
对于自己的母亲,王直也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一方面,对她又有很大的不认同。</p>
喜欢二零二零年移民去350年前请大家收藏:()二零二零年移民去350年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