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后路118(1/2)

作者:牛角的二师兄

开局救皇帝第117章 后路118

赵鹤天在赴林丹汗之战途中,竟将张初志斩杀之事,迅速传至朝廷之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p>

朝中群臣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崔维华。</p>

近日来,崔维华的神情显得颇为沉重。</p>

在崔维华眼中,赵鹤天斩杀张初志,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p>

毕竟,张初志在他心中,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p>

所谓的姻亲关系,不过是他将张初志的妹妹纳为妾室,除此之外,再无其他。</p>

而真正让崔维华在意的,是张初志每年向他进贡的银两。</p>

暂且不论银两之事,赵鹤天竟不知张初志是他的人,竟直接将其斩杀,这让崔维华如何能够忍受。</p>

然而,他却又不得不忍受此事。</p>

如今,所有人都已知晓此事,无人为他鸣冤叫屈,也无人提议惩处赵鹤天。</p>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所有人都在等待赵鹤天与林丹汗的决战结果。</p>

像张初志这样的角色,即使被杀,也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p>

毕竟,张初志在战争中的表现确实不佳,此次更是未战先撤,导致林丹汗得以长驱直入。</p>

京城中的人们都不敢轻易外出,心中自然充满了怨气。</p>

只是之前看在魏忠贤和崔维华的面子上,才将此事暂时搁置。</p>

如今赵鹤天将张初志斩杀,他们心中正是痛快之时,又怎会责怪赵鹤天呢?</p>

然而,有些人心中暗自叹息,赵鹤天此举实在太过张扬。</p>

一出手未杀敌人,反而先斩自己人,若赵鹤天此战不顺,恐怕难以善终。</p>

赵鹤天率领数万大军出征,此事无论如何也是瞒不住的。</p>

赵鹤天也无意隐瞒,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林丹汗那里。</p>

林丹汗的手下们听闻此事后,都纷纷哄笑起来。</p>

林丹汗看着左右的将领们说道:“这赵鹤天不过是个无能之辈,只是与大明皇帝关系稍好罢了。”</p>

“他率领如此庞大的军队出征,简直是自寻死路。我看他与皇帝的关系不错,说不定就是个兔儿爷。”</p>

众人听到这话,都哈哈大笑起来。所谓兔儿爷不过玩笑话,实则是指赵鹤天不过是个谄媚之徒。</p>

旁边的一位将领走出来,看着林丹汗说道:“大汗,如今这个情况,我们是否应该给他们一点教训?”</p>

“大明的人胆子越来越大了,竟然敢带兵出来与我们野战。”</p>

“听说他们这两年日子过得不错,在东南沿海打了不少海盗,或许就认为可以与我们一战了。”</p>

林丹汗闻此言,放声大笑道:“汝言甚是,我决意必与敌交锋,此战不胜,誓不为人。”</p>

“明朝自会派遣人马前来送死,我等便顺其自然,任其自投罗网。”</p>

“正如此番,若非斩尽杀绝,恐怕敌人误以为我等软弱可欺,下次更派重兵来犯。”</p>

“当前生计艰难,求食不易,更有无数宵小之辈阻挠我等,真乃不知死活。”</p>

“汝速去探明敌军主力所在,野战之中,他们绝非我等对手。”</p>

“论征战,我骑兵之威,士兵之勇,占领之巧,皆胜于彼,何惧一战?”</p>

旁边一将军深思熟虑后言:“其实无需多费周折,敌军据点何处,稍加打探便可得知。”</p>

“我们立即行动,确保大本营稳固,专心筹备战事。”</p>

林丹汗听罢再次大笑,讥讽道:“此次务必掠夺更多物资,说来还真是要感谢赵鹤天一番。”</p>

“听闻正是他设下坑害女真之谋,令那些女人实力大损,不敢再对我蒙古起觊觎之心,无论如何,我等亦应对其宽宏大量,留其一命。”</p>

“此番之事,大明得利,百姓免受增税之苦,以对抗女真人,不料积攒之粮草反助我等一臂之力。”</p>

旁人评论道:“大明之人便是如此,言战无勇,行诡计却颇为高明。”</p>

赵鹤天以智破建奴之事,即便远在天边,林丹汗及其部下亦有所耳闻。</p>

林丹汗闻言,叹息一声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若非女真人有隙可乘,他们也无可奈何。”</p>

“女真人虽遭此挫折,然亦不失为我等转机。”</p>

“今年吾等需充实库藏,来年便可对女真人发起攻势,或能一举平定女真,从而争取到更多兵力。”</p>

“一旦女真平定,其余蒙古各部必不敢再抗命,只能向我等臣服,美好时光即将重现。”</p>

众人闻此言,面露喜色。</p>

近年来,生计艰辛。</p>

建奴不仅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亦成为察哈尔部的棘手之敌,林丹汗内心亦是忧虑不安。</p>

他们惊觉竟无法战胜建奴的精兵,此事令人难以启齿。</p>

更甚者,其他蒙古部落眼见建奴崛起,纷纷背离,不再听从他的指挥。</p>

有的部落更是直接投奔建奴,使他夜不能寐。</p>

如今,明朝人意外地削弱了建奴的力量,对他而言无疑是扭转乾坤的良机。</p>

林丹汗深知,若能铲除女真人,便可解其心头大患,大明在他眼中不过是囊中之物。</p>

他曾怀揣一梦,期望有朝一日统一蒙古,再挥师南下,将大明江山纳入版图,重现蒙元帝国的辉煌。</p>

然而岁月蹉跎,半生已过,那梦想似乎仍是遥不可及。</p>

如今,这一切欢愉化作现实,目睹着那些曾令他嗤之以鼻的明朝人,竟如此短视。</p>

对明朝而言,最有利的策略本应是分化制衡,借此在建奴与大明之间形成制衡,维系一种稳定的局势。</p>

现如今,明朝人却直接削弱了建奴,恐怕他们原本既无力北伐,又无法对抗我们,只能像哥哥所言,变得如鹌鹑般怯懦。</p>

最大的利益反倒尽归我们所有。</p>

其他将领闻言,嘿嘿而笑,说道:“这足以证明天命仍在大汗身上,注定要成就一番伟业,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南京称尊。” 林丹汗听罢,哈哈大笑,说道:“当年宋朝联金灭辽之策,实为宋朝最愚蠢之举。”</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