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女学(1/1)

作者:小妖散仙

逃荒弃我?手握系统全族求赏饭!第231章 女学

次日清晨,金銮殿上群臣济济。 皇帝刚落座,便出列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皇帝微微颔首:\"皇姐请讲。\" 环视群臣,朗声道:\"臣以为,我东国应当开设女学,让女子也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不仅能提高国民素质,更能为国家储备人才。\"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礼部尚书赵岩立即站出来反对:\"公主殿下,此事有悖祖制!女子无才便是德,岂可让她们抛头露面读书?\" 兵部尚书秦复紧随其后:\"若女子皆去读书,谁来操持家务?谁来教养子女?这岂不是要动摇我东国的根基?\" 不慌不忙地回应:\"两位大人,女子读书,不是为了抛头露面,而是为了更好地相夫教子。孟母三迁,不正是为了子女教育吗?若母亲无知,如何教导子女?若妻子愚昧,如何协助丈夫?\" 眼看争论愈发激烈,皇帝轻轻敲了敲龙椅扶手:\"皇姐,你可有具体章程?\" 当即道:“臣恳请陛下见一人,此女名叫袁书,相信各位大臣们,应该对她有所耳闻。” 皇帝微惊,“便是那举办了糖酒会,还与大皇子、二皇子一起办了玻璃厂的奇女子?” “正是。”道。 袁书的名声,其实早在宫里传开了,只是因为有秦复和秦霄汇报,皇帝才没有提出要召见的意思。 朝臣们更是议论纷纷。 毕竟前两天,袁书带领一群女子与城南书院比试的事,闹得满城皆知。 皇帝当然愿意见一见这位神奇的女子,点头准许。 传令下去,而袁书也早就得了的意思,在外面等着。 她缓步入殿,从容不迫地行礼:\"民女袁书,拜见陛下。\" 皇帝打量着这位年轻女子,问道:\"你可知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袁书抬头,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道:\"回陛下,民女献上一份女学章程,供陛下和诸位大人参考。\" 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卷轴,双手呈上。 皇帝从太监手里接过卷轴,仔细翻阅,越看心里越惊,还不时点头。 大臣们看在眼里,已经开始皱眉。 有人厉声质问袁书:\"区区一个女子,也敢妄议朝政?\" 袁书转身面对他,不卑不亢地说:秦大人,我虽为女子,却也是东国子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此事关乎女子教育,我也想出一份绵薄之力。\" 那人被她噎了一下,随即怒道:\"你一介布衣,如何懂得治国之道?\" 袁书淡然一笑:\"大人此言差矣。治国如治家,无非是教化、法度、民生。女子在家中扮演重要角色,若能受教育,不仅能更好地持家,还能协助丈夫,教导子女。这不正是治国之本吗?\" 礼部尚书赵岩插话道:\"女子读书,必然会荒废女红,怠慢家务。如此,岂不是有悖三从四德?\" 袁书转向赵岩,从容答道:\"赵大人,我以为,真正的德,不应局限于三从四德。明辨是非、崇尚正义、追求真理,这些才是真正的德。而这些品质,恰恰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 赵岩一时语塞,实在没想到这小小年纪的女子,竟然有如此魄力,面对诸多朝臣的质问,甚至还是在朝堂上,却也丝毫不惧。 这时,吏部尚书魏征站了出来:\"但开设女学,所需人力物力不菲。朝廷如何筹措?\" 袁书早有准备:\"可先在京城设立一所试点女学,以现有的晨阳书店为基础,逐步扩大规模。所需经费,可由愿意支持此事的官员和商户共同筹措。待成效显着后,再逐步推广。\" 魏征刚想反驳,却见皇帝已经在点头,便又把话咽了下去。 但也有人着急,\"荒谬!女子读书,必然会动摇国本。陛下万万不可准许!\" 袁书看向那人,目光如炬:\"这位大人,斗胆问一句,您可有女儿?\" 那人一愣,随即道:\"正因为有女儿,所以才更加不能让你们胡来。\" 袁书继续问道:\"那么,您希望令嫒能明辨是非、知书达理吗?\" 那人下意识回答:\"自然。\" 袁书乘胜追击:\"您不觉得,让令嫒接受教育,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吗?况且,您在家里,不也给令嫒请了私学吗?\" “那是私学,和女学可不一样。” 袁书直接反驳,“这么说,有钱人就可以让自己的女儿读书学习,没钱人家的女儿,就没有资格吗?这么说来,女子是否能读书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钱,而并非什么女子不能读书学习。” 说话的大臣顿时哑口,皱眉看着袁书,“你你这是狡辩。” 皇帝沉吟片刻,终于开口:\"你言之有理。朕决定,准许在京城设立一所试点女学,以为山长,袁书为教习。一年后,朕要亲自考核学生,若成效显着,再议推广之事。\" 闻言,欣喜地向皇帝行礼:\"臣谢陛下隆恩。\" 袁书也恭敬地叩首:\"必不负陛下圣恩,定当全力以赴。\" 其他朝臣不同意,都要开口反驳。 “陛下” “够了,朕意已决,退朝。”皇帝起身直接走人。 朝会结束后,将袁书叫到一旁,很是赞赏。 \"你今日的表现很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袁书微微一笑,“多谢赏识。” 又道:\"这个女学,虽我是山长,但我在宫中多有不便,所以还是会交给你全权负责。我会在背后支持你,也不会过多干预,若是你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进宫来找我。\" 袁书接过递来的一张出入门牌,\"放心,我定当全力以赴。\" 就在袁书准备离开皇宫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拦住了她的去路。 秦霄看着她:\"原来这就是你的靠山。\" 袁书不动声色:\"见过二皇子。\" 秦霄顿了顿,道:\"你确实让我佩服,短短几个月,就已经走到这一步,我很好奇,你要走到哪里,才算到头?\" 袁书淡然一笑:\"二皇子说笑了,我只是顺应时势,做好当下而已。\" 秦霄虽知道她没说实话,但也没有再追问。 临走时,又似随口问了句。 “你的伤势全好了吗?” 袁书颔首,“多谢二皇子关心,已经好利索了。” 秦霄心头有一种莫名的放松,笑意更甚了几分。 “有空去清风园坐。” 二人分道而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