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第11章 荀家决策(下)124
听到荀攸的解释,荀悦却不悦的斥责道:&lt;/p&gt;</p>
“休得胡言!”&lt;/p&gt;</p>
“我年轻的时候也去过太行山。”&lt;/p&gt;</p>
“那太行山高逾万尺,峰头林立,道路崎岖难行。”&lt;/p&gt;</p>
“不但山贼遍地,而且覆盖极广。”&lt;/p&gt;</p>
“一天一夜就想翻越太行山,简直是痴人说梦!”&lt;/p&gt;</p>
听完荀悦的斥责,不少老一辈的人都点头表示同意。&lt;/p&gt;</p>
却见荀攸却不急不忙的说道:&lt;/p&gt;</p>
“那叔父这两年肯定没去过那边了。”&lt;/p&gt;</p>
“现在我们家中秋时吃过的精盐,就是来自代郡。”&lt;/p&gt;</p>
“附近现在卖的很多的铁犁、铁锅、铁锄头,都是来自代郡。”&lt;/p&gt;</p>
“而且代郡在我们这里也收购走了大量的粮食、布匹。”&lt;/p&gt;</p>
“倘若这太行山还是如以前一般,仿佛天堑。”&lt;/p&gt;</p>
“恐怕这些货根本没法运过来吧?”&lt;/p&gt;</p>
听到荀攸这么一说大家又开始怀疑起来了。&lt;/p&gt;</p>
看到诸位长辈和同辈都开始怀疑起来。&lt;/p&gt;</p>
荀攸继续说道:&lt;/p&gt;</p>
“我问过一些去过代郡游览的同学。”&lt;/p&gt;</p>
“这刘玄德在太行山上建立了非常长的索道。”&lt;/p&gt;</p>
“缆索全部都是铁丝铸造。”&lt;/p&gt;</p>
“从一座山头,拉向另外一座山头。”&lt;/p&gt;</p>
“然后在缆索上挂上绳索,绳索下面挂上缆车。”&lt;/p&gt;</p>
“由人和牲畜在轮流拉动绳索,通过绞盘,将缆车拉上拉下。”&lt;/p&gt;</p>
“一车可以运送数百斤的东西。”&lt;/p&gt;</p>
“货物量多的时候,昼夜不息,四五波人轮流交班。”&lt;/p&gt;</p>
“非常神奇!”&lt;/p&gt;</p>
荀悦奇道:“用铁做缆索,那需要多少斤铁?”&lt;/p&gt;</p>
“山头和山头之间,怕是成百上千仗吧?”&lt;/p&gt;</p>
荀攸笑道:“缆索的铁反而是小头。”&lt;/p&gt;</p>
“支撑这些铁索他用的是铁塔!”&lt;/p&gt;</p>
“一座塔都是数万斤铁。”&lt;/p&gt;</p>
听到这个消息,荀家所有在场的都心中倒吸一口凉气。&lt;/p&gt;</p>
“我的天呐,数万斤铁拿去做塔!这位刘玄德为何如此有钱?”&lt;/p&gt;</p>
“就按一个山头一座铁塔来算,翻越太行山起码也得十多个山头吧?一座铁塔按一万斤铁来算,这恐怕都要十多万斤铁了吧?”&lt;/p&gt;</p>
“现在一斤铁好像要卖三四百钱左右吧?这是花了多少钱啊?!”&lt;/p&gt;</p>
“几千万钱,我滴个乖乖!不敢想!不敢想啊!”&lt;/p&gt;</p>
……&lt;/p&gt;</p>
随着大家议论纷纷,主持会议的荀俭又轻咳了几声,然后说道:&lt;/p&gt;</p>
“我看先这样吧,明日派人前往北面,见一见这位刘将军。”&lt;/p&gt;</p>
“倘若荀彧所说不假。”&lt;/p&gt;</p>
“那我们就将家中之人分为两批。”&lt;/p&gt;</p>
“一批能战斗的,留守此地,保卫祖坟、祠堂。”&lt;/p&gt;</p>
“另外一批,学识不错的,就前往代郡暂居。”&lt;/p&gt;</p>
“等到时候黄巾之乱平息,再搬回颍川来。”&lt;/p&gt;</p>
“倘若荀彧听到的风声不实。”&lt;/p&gt;</p>
“那我们还是前往幽州,去涿县定居。”&lt;/p&gt;</p>
“避免黄巾继续北上,让我们不得安居。”&lt;/p&gt;</p>
“诸位,如此这般,如何?”&lt;/p&gt;</p>
随着荀俭做出决定,众人纷纷表示同意。&lt;/p&gt;</p>
然后等各家各房都表态同意后,荀俭又说道:&lt;/p&gt;</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