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第617章 言襄王之势619
徐新安汇报了金陵及附近数省的事,主要讲明了睿王势力膨胀之快,让朱景源心情变得很糟。</p>
她跟迎春相处过一段时间,很清楚这位姑娘有多含蓄,可如今还是扑进了在景洪的怀里。</p>
“这……”</p>
本来迎春在装傻,听到这话哪里还装得下去,便在朱景洪怀里手忙脚乱起来。</p>
“你们能来,我就不能来了?”</p>
反问之后,朱云笙瞥了一眼迎春,心中只觉得很离谱。</p>
何况十三哥喜欢,她朱云笙总不能出卖兄长……</p>
徐新安立刻问道:“殿下可知,在这三次大战之中,有多人因此而受拔擢?”</p>
朱景洪如今势大,这一切都是皇帝所默许,这份圣眷即便不是徐新安所言冠绝古今,在当下也称得上是独一无二。</p>
这个理由很勉强,至少说服不了徐新安,只听他接着说道:“即便襄王愿与殿下联合,且日后协力打倒了睿王,可那时候……殿下又该如何压制襄王?”</p>
军中实职官员最高为正二品,长期在一线统兵的将领最高为正三品,四品武官已是非常高的实职官阶,五品则称得上是中高级将领。</p>
即使朱云笙不拘小节,说起自己的婚姻大事,此刻也显得比较局促。</p>
她本以为朱景洪会打趣几句,可后者却没干这“缺德事”,而是一本正经的问道:“你想如何看一眼?”</p>
这就是搞乱传承的恶果,兄弟之间完全没有信任,非得把对方搞死才会心安。</p>
“徐先生……老十三如此势大,已有擅权作乱之能,为何无人奏明陛下,加以防备?”朱景源艰难发问。</p>
朱景洪连战连捷,在全天下都威名赫赫,朱景源当然也很忌惮他,眼下用的是驱狼吞虎之计,至于之后的事他没想那么多。</p>
眼下离过年没几天,时间上已非常仓促。</p>
“呃……这个事情嘛……其实很简单……”</p>
这两个字说完,徐新安走近了朱景源身边,压低声音说道:“咱们要掌握一支军队,以求关键时刻一击必中!”</p>
“把人家姑娘照顾得极好,十三哥何事关心我这亲妹妹?”</p>
朱景洪不想在此话题上深究,于是笑着说道:“但愿如此吧!”</p>
“就是……父皇母后他们……选定了几家勋贵,想要召为驸马……”</p>
他因近半年不在京城,反倒把朝局看得更清楚。</p>
迎春战战兢兢,此时根本站不起来,他以为自己快要死了。</p>
为了不让迎春太难堪,朱景洪便放开了她,后者起身后跌跌撞撞躲到了一边去,并顺势跪下参拜朱云笙。</p>
最后一句,朱景源听得脸色大变,心中蹦出了“造反”两个字。</p>
未出阁的女子,勾引宗室亲王,通常来说死是唯一的一条路!</p>
“你若不愿坐凳子,那就坐我怀里吧!”</p>
这些情况,他其实已经掌握了解,所以他才拉朱景洪入伙,用以抵抗朱景渊的倾轧。</p>
看太子这样,徐新安便知他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便说道:“自正统十年襄王剿灭倭寇,正统十二年襄王大败准噶尔,正统十三年平定朝鲜……”</p>
“十三哥,此事你得尽快办,最好是年前就办妥!”</p>
“然后?”朱景洪面带疑惑。</p>
“我不管……”朱云笙直接耍起无奈。</p>
“他虽有些军功,可在朝堂上毫无根基,想要拿捏……想来不会太难!”</p>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谁都打不倒老十三,弹劾的奏本等同于废纸。</p>
见此情形,朱云笙感慨道:“十三哥,伱真行……连避嫌都懒得避了!”</p>
“你这……”</p>
他是真心觉得没啥,因为他知道今日这件事,朱云笙肯定会替他保密。</p>
“徐先生……”</p>
这些个都司行都司,其实都称得上是边军,战斗力比内地各都司高出一截。</p>
规矩是人定的,朱云笙作为公主,那自然有资格不遵守,加之眼下也没有外人在,迎春的事在她看来没啥分量。</p>
“十三哥,你还没告诉我,你们在此做甚呢?”</p>
“这些我都知道!”朱景源神色凝重。</p>
朱景源知道有人因此升官,但到底有多少人他也没细算过。</p>
首先在当前观念下,这件事本身就不合理,意味着必然要悄悄的进行,只是保密一项就让人头疼。</p>
看着眼前神色刚毅做出保证的男子,迎春心里确实安定了许多,随即她便答道:“是……小女子告退!”</p>
“殿下,襄王可不是毫无根基!”徐新安越发严肃道。</p>
“哟哟……对外外人都这么好,可没见兄长如此关爱我这嫡亲的妹妹!”朱云笙大倒苦水。</p>
“他与睿王有怨!”</p>
“殿下,不管圣上是何打算,咱们都得做好应变准备!”</p>
这句话,是朱云笙第二次说,朱景洪便猜到她是有事相求,而且肯定是不太好办的事。</p>
“殿下何以见得,襄王甘心为您所用?”徐新安反问。</p>
朱景洪看向迎春,安抚道:“你且放心,今日之事,不会有人知道!”</p>
弹劾朱景洪的奏疏,这几年加起来怕是有几千道,可就从没人在这一点上发力。</p>
“此事臣细细算过,且不说朝鲜之战,仅此前两次战事被加官的将领,六品以上者便有一百七十余人,这其中五品有五十余人,四品有十三人!”</p>
作为东宫学士,徐新安能为太子谋划这些,已称得上是赤胆忠心了,原本他没必要做到这一步。</p>
朱云笙当然想直说,可眼下有外人在很不方便,于是她看向一旁的迎春,说道:“迎春姑娘,姊妹们都等着你呢,你先过去吧!”</p>
朱云笙跟着起身,一本正经的说道:“十三哥,你在爹娘心里,可未必是不成器!”</p>
“十三哥,这件事你无论如何都得帮我!”</p>
“首先,你得说清楚是怎么个事!”朱景洪面带无奈。</p>
“除此之外,如四川、甘肃、陕西、山西、燕山、辽东等都司的精锐,以及安西、安东、安北三个行都司的边军,也都曾受襄王节制参与作战!”</p>
“这……”</p>
“三妹,有话你就直说吧!”</p>
听得此言,朱景洪露出笑容,而后起身说道:“也罢……反正我在爹娘心里也不成器,就再替你荒唐一次!”</p>
徐新安立马回道:“何须您亲自插手?太子妃娘家人,在军中仍有故旧,由他们暗中牵线搭桥即可,只是务必要做到不落痕迹!”</p>
“此事……容我再好生考虑!”</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