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成了张角接班人第246章 草庐论道梁甫吟
“我认为这首诗,乃是悲处士立身之不易,讽晏子为相之不仁。”</p>
诸葛亮说完了,又重新落座。</p>
张孝天听完诸葛亮的分析,一时陷入沉思。</p>
是啊,晏子作为口口相传的“名相”,一向以善机变、巧谋划闻名,可是当他将机变与谋划用到朝堂斗争上,竟然干出了自断齐国武脉的事情。</p>
看来就算是那些贤臣名士,如果不小心,也会犯下过错啊。</p>
张孝天回顾自己在黄巾军中为官的经历,开始反省自己的大小过失。</p>
隔壁房间,刘备同样若有所思,他觉得诸葛亮分析得很好,其中的观点他也赞同。</p>
但是,他更好奇的是,陈玄会作出什么样的解读。</p>
“孔明先生此言差矣。”陈玄沉声开口。</p>
张孝天闻言一愣,心中有些担忧。</p>
天师明知诸葛亮为人心高气傲,但却直截了当的反对孔明先生的意见?</p>
此行的目的还能达到吗?</p>
“哦?”诸葛亮并不作恼,反而来了兴趣,转头望向陈玄,“敢问错在哪里?”</p>
“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三人,不过是粗人罢了。”陈玄解释道,“他们所谓的功劳,其实皆是些谄媚小道。”</p>
“愿闻其详。”诸葛亮若有所思。</p>
“比如公孙氏。在齐景公打猎之时,遇到猛虎咆哮而来,一旁的公孙捷,直接挥舞着双拳打死猛虎,救下了齐景公。世人皆称赞其格虎之猛,救驾之功。”</p>
“但是这样的功劳,只对齐景公有利,于齐国又有何加焉?”</p>
“况且,贤臣明士,遇此情景之后,应当力劝国君爱惜己身,削减田猎,而不是以之为功,横行朝野。”</p>
“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二人的所谓功劳,亦与公孙氏类似。”</p>
诸葛亮双手端起酒杯:“听闻天师一席议论,使得孔明耳目清明!请容许孔明敬天师一杯!”</p>
</p>
说罢,他仰起头来,一饮而尽。</p>
“所以,天师您认为晏子才是真正的贤臣明士了?”杯酒下肚,诸葛亮的脸色红润起来。</p>
“正是,”陈玄点头,“田氏三人恃宠而矣,恃力而横,再加上齐景公昏暗不明,时间长了必生祸患,晏子能于祸乱未萌之时斩绝其患,可谓智矣。”</p>
“说得好!”诸葛亮如遇知己,眼神晶亮,又自饮了一杯。</p>
“但是,晏子只能救祸,文治有余,武功不足,这是其人之失。”陈玄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春秋时期的明臣,我更推崇管仲和乐毅!”</p>
“管仲和乐毅?”张孝天重复道,同时,在心中检索这两人的信息。</p>
诸葛亮将酒杯掷于案上,站起身来,高声说道:</p>
“管仲一手缔造了齐国的政治经济等制度,将齐国打造成为东部第一强国,此后春秋战国数百年间,齐国国力皆称得上强盛。管仲的成就确实远非晏子可比。”</p>
陈玄轻笑两声:“还有乐毅,他效忠于弱小的燕国,通过政治手段引得五国联合,最终统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军事神话,可谓文武全才了。”</p>
“正是!正是!”诸葛亮连声说道,“孔明不才,亦常常以管、乐二人自比!”</p>
张孝天先是一愣,随后大喜:原来天师看似无关主题的谈古论今,已经说到孔明先生的心坎里去了。天师真是神了!</p>
陈玄笑而不语,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的事迹,他记得可是再清楚不过了。</p>
隔壁厢房,刘备低声轻呼:“不好,孔明这等大才要落入陈玄彀中了!”</p>
“谁?!”陈玄眉头一皱。</p>
喜欢三国:我成了张角接班人请大家收藏:()三国:我成了张角接班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