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雅言乃周礼中的至高礼节(2/2)

作者:满满哈

大秦:我是唯一仙第24章 雅言乃周礼中的至高礼节

“二叔,这是为何?”他忍不住问道。

“只是谈论些有关仙人的事情,就要治罪,总得经过廷尉斯裁决吧!”他低声反驳。

王平冷峻的目光扫过那位年轻的副将身影。

这位副将是他在受始皇帝提拔之际,特意引入军队的核心。

正是胞兄王贲的儿子,王离!

自王离十岁起,他就随父亲、祖父在沙场拼杀,整个王家对他寄予极大的期待。

当时王翦被誉为举国闻名的将领,人们将他与武安侯白起相较,称“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白起名声显赫,能与其相提并论的武将,无疑是极高的赞誉。

然而,在名将光环的背后,王氏家族却面临着困局。王翦因年老退隐后,世人评论王氏“再无杰出人才”。

这一方面是由于王贲在消灭六国后,也随之王翦一同归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蒙恬的声势太过强盛。

毕竟华夏与匈奴是千年宿敌,蒙恬戍守北方多年,驱逐败寇,使北疆安宁,深受北地百姓敬仰。

蒙恬荣归朝廷,誉满天下,而王氏虽同为将门之后,相比之下却显得格外落寞。

王翦、王贲父子相继归隐,王氏仅剩王平一人在朝堂,只担任一个微不足道的都尉职务,尚未建立军功,与蒙恬掌控三十万雄师的威势简直无法比拟。

幸亏还有王离的存在。

王离“少年英勇”,且“机敏聪慧”,比起王平凭借“静若处子”的形象赢得的名将美誉,显然更为可靠。

唯一的问题是,王离尽管勇敢聪明,却缺乏宏观视野!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缺乏政治智慧!

一位上将军,以及始皇帝的长子,竟然同时被囚禁在华丽的囚车中,表面上看似待遇较好,实则与囚禁无异。

这样的事情,自然容易令人震惊不已。

但既然这是始皇帝的命令,那么即使感到惊讶也是一种对始皇帝的冒犯!

更不必提质疑了!

李斯,这位廷尉?

所谓廷尉斯,即当前执掌廷尉一职的李斯,他负责审理贵族案件。按职责划分,判定一位内史九卿及一位公族公子的罪责,的确要经过李斯的手笔。

然而在始皇帝的绝对权威下,李斯又能算什么呢?

“王副将,你是否相信这世上存在仙人之类的存在?”王平冷漠地使用王离的官职称呼他。

“不知都尉如何看待呢?”王离并未直答,反而反问。

年轻人的些许傲气可以理解,何况自己的侄子还在随父辈积累了军功,王平对此并不在意。

他平淡地说:“我当然不信。”

“无论是神仙、天人、奇人,还是方士,我都一概不信!”

“可是……”王离欲言又止,毕竟今日的兽潮众目睽睽,加上此前异人踏虹的事情,令伍已经汇报,更有楚人以及先前的一百秦兵作证。

然而王平不给他开口的机会,直接挥手打断了他。

“这些都是荒诞不经的说法!”他不容分说地宣称。

“因为始皇帝认为这一切都是荒谬的!”他意味深长地看向王离。

王离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的二叔的意思。

王平的意思很明确,他个人是否相信神仙方士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始皇帝不信!

始皇帝认定神仙方士都是欺诈之徒,那就是欺诈之徒!

始皇帝断定蒙恬、扶苏有罪,那就必定是有罪!

这天下,乃始皇帝之天下!

“诺!”王离低头领教,迅速奔向山谷对面。

而王平眯起了眼睛,眸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他刚才有一丝想法,因周围人多未能对王离明言。

王氏家族,与幼子胡亥,本质上是天然的盟友!

其原因在于公子扶苏具有楚人血统,而王翦,正是覆灭楚国的关键人物!

扶苏的外祖父,即楚国最后一任国王昌平君,正是死于王翦之手!

谁能担保,倘若始皇帝不能永生不死,扶苏继位后,是否会清算旧账?

始皇帝忧虑,王氏同样忧虑!

而始皇帝也深知王氏的忧虑,这次让王氏重掌军权,首要任务就是监控扶苏与蒙恬,甚至将他们暂时羁押,这无疑是对扶苏的一种压制,同时也是为胡亥增强实力的深远布局!

这才是王平内心真正的意图。

在这天下,没有什么比始皇帝的想法更重要。

“都尉!”

一声呼唤将王平从思绪中拉回现实。

他抬头望去,只见王离已经重新回到他面前跪拜,却不见了蒙恬和扶苏的身影。

“都尉,”王离还未待王平询问,便主动开口禀报,“当某到达一线天之时,上将军与公子已自行捆绑,声称已知罪悔过!”

“除此之外,上将军与公子尚有两个请求交由都尉转达。”王离继续说道。

“何事?”王平语调中透出一丝意外。

“其一,恳请都尉准许上将军与公子亲自保管在天人居所中获得的物品!”

“其二,”王离抬起头,望着王平,“请都尉尽量轻装简行,尽快赶往琅琊,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直接用轻车押送二人!”

“为何?”王平脸色微变。

“上将军与公子表示,”王离的眼中流露出钦佩之色,“天人将前往琅琊,而始皇帝也在琅琊等待!”

“若耽误时间,恐怕会引起始皇帝与天人间的冲突!”

琅琊郡。

古老的琅琊台依旧屹立在海滨,历经近五百载风雨洗礼,原本规整的琅琊台已经出现了崩塌,中央部分已被雨水冲刷凹陷,并被植被覆盖。

从远处看,它不再像一座高台,更像是两座相邻的普通土山。

琅琊台三面临海,仅一侧与陆地相连。相传琅琊台乃上古神只所筑,后经越王勾践修缮,刻石铭记功绩。再后来,太公望曾在此祭拜四季之神。

如今,越王勾践刻石记功之处已无迹可寻,太公望祭祀四季之神时留下的青铜旗帜也不知所踪。

只留下东海的波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永恒不变。

这里被誉为神圣之地,非祭祀天地,不得登临。

若要在琅琊台上颂扬战功,非得有灭国以上的功绩,否则便不够资格。

因此,自太公望祭祀之后,琅琊台已荒废数百年。

然而此刻,在这座已有数百年无人涉足的琅琊台上,站立着一位身披宽大衣袍的年轻人。&ot;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