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魂第106章 局外人
“实在牵扯过深的,就只好彻底投向红莲教了。”
“的确是好事,至少能让敌我分明许多!”
……
武将们大多数仍然保持了沉默,个别文职,却笑着点头附和。
凡事必有正反两面。红莲教起事,固然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也让原本错综复杂的形势,瞬间变得分明。
包括李继和最近替韩青出头的举动,原本即便他深受官家信任,也会对其前途多少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而现在,随着红莲教造反,不良影响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朝廷进一步决策,肯定还得半个月到一个月,才能下来。”向文职们做了个手势,示意大伙稍安勿躁,李继和笑着补充,“但是,老夫预计,我镇戎军,不会承担平叛任务。而是肯定又得调头返回环州,以防备李继迁那厮借机毁约入侵!”
这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换了谁站在党项首领李继迁的位置上,也不会放弃如此大好时机。更何况,李继迁现在以蛮夷自居,连姓氏都打算改成拓跋。而签了约不算数,对于蛮夷来说,乃是家常便饭。
当即,众武将和文官们互相看了看,心中默默叹气。谁都不敢保证,这次掉头开往环州前线,能不能还有机会活着返回汴梁,再次与妻儿相聚。
“老夫之所以下令擂鼓聚将,是为希望大伙有个准备!”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李继和在心中叹了口气,声音迅速变得柔和,“老夫知道,这样对各位来说,有点残忍。但是,我等既然披甲从戎,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党项鹞子打进来,祸害我大宋百姓。所以,还请各位,回去之后,使出全身解数,安抚麾下的弟兄们。另外,这个月,下个月,军饷都加倍发放。肉食每三天保证一次!”
“都监放心,我等分得明白轻重!”
“都监放心,我等肯定会努力保证士气不坠!”
“都监放心,即便没有双倍军饷和肉食,弟兄们也不会过于沮丧!”
……
回应声轰然而起,所有武将和文职,都陆续高声承诺。
大宋执行的是强干弱枝政策,目前禁军的战斗力远远超过地方兵马。并且,禁军完全执行的是募兵制,军饷颇为丰厚,兵源也大多数来自河南、河北的富庶之地。
这样做的好处是,极大降低了地方官员起兵叛乱的可能。然而,同时坏处也极为明显。
那就是,禁军一旦开赴边疆,士气就会明显下降。执行任务时间越久,士气就越低!
而镇戎军已经在前线顶了一年多,上个月才刚刚奉命返回汴梁修整。结果半路上又掉头开往环州前线,弟兄们的士气,可想而知。
增加军饷和肉食供应,只能起到缓解士气下降速度作用,却解决不了弟兄们的思乡之情。安排武将和文官们下去做动员,也只是尽人力而已,能不能管用却很难说。
但是,除了这个两个措施之外,一时半会儿,李继和也拿不出更好的方法来。因此,又叹了口气,轻轻点头,“如此,就有劳诸位了。情况随时都会变化,还请诸位,最近几天打起精神,勿坠了我天下第一强军的名头!现在,先下去尽力安抚弟兄。如果情况变化,老夫会随时擂鼓聚将!”
“遵命!”众人齐齐行礼,然后快速转身离去,每个人心里都觉得沉甸甸的,脸上的神色也极为凝重。
没有士气,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而去年五路大军伐夏,都被李继迁打了个大败亏输。
一旦人带着党项鹞子毁约入侵,与红莲教里应外合。镇戎军独自一支,前面迎虎,身后迎狼,能有多少胜算?!
此次时刻,整座中军帐内,唯一一个,脸色没有变得凝重的,仍然只有韩青。
不是因为对镇戎军的战斗力无比信任,而是跟大伙根本没有共同感觉!
在他那个时代,军人舍小家为大家,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每逢边境上有异动,“首战用我”呼声,就会一浪高过一浪。
此外,别人都恨不得插着翅膀飞回汴梁,与家人团聚。而他,则巴不得自己距离汴梁越远越好。
特别是刚才听李继和说起,朝廷已经派遣寇准带队,前来彻查粮库失火一案。以他上辈子的阅历,立刻就明白,自己马上就要从旋涡中爬出来了。
因此,他就更不愿意回汴梁,去面对身体前主人的家族。
至于开赴前线,好像也不关他的事情。
当他从旋涡中爬出来之后,李继和应该立刻就会把录事参军的头衔收回去。届时,他就是草民一个,愿意去哪去哪,根本不需要再跟着大军一起行动。
正一边没心没肺地想着,一边迈步离去。身背后,却忽然传来了老狐狸李继和的声音,“韩参军留下。老夫有话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