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皇储第三百八十二章 饥饿行动(6)
“四号鱼雷发射!”
里面的大副大声重复了一遍他的命令。“四号鱼雷发射!”
此时潜艇和那支运输编队的距离起码有一万五千米;而二战时的德国常用鱼雷射程很少超过10000米。
乔吉姆之所以下令发射鱼雷,因为他们装备一种新型鱼雷。
要使鱼雷的射程增大、威力增强,必须携带更多的燃料和炸药,这势必会增大鱼雷自身的体积,影响到灵活使用,反而发挥不出鱼雷的威力,产生本末倒置的结果。
在鱼雷体积一定的前提下增加航行距离,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动力更强、效率更好的推进器;由此“湿式热动力鱼雷”应运而生。
从20世纪初期开始,很多国家的鱼雷专家们都被动员起来去完成“湿式热动力鱼雷”的研究。可是,他们很快都一个接一个地放弃了对这种“梦幻式“武器的开发。
原因很简单——“湿式热动力鱼雷”的推进原理是气罐中的压缩氧气进入燃烧室,和燃料充分混合,因此也称为“氧气动力鱼雷”。而众所周知氧气是非常危险的气体,纯氧在狭小空间内引起的燃烧,很容易转变成致命的爆炸。
这种“火爆脾气“成了研制氧气鱼雷最大的技术难关。各国在研制氧气鱼雷的过程中都发生过严重的爆炸事故,让不少追逐超级鱼雷梦想的技术人员遗恨九泉。
许多国家在屡遭挫败后后放弃了对氧气鱼雷的开发,唯独东方的倭国执着地坚持着。不过他们同样陷入了和其他国家一样的困境——无法找到一种让纯氧在鱼雷内部安全燃烧的途径。
但是一次意外事故让苦恼的鱼雷技术人员看到了一丝转机。昭和6年(1931年)在横滨海上举行的观舰式上,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吕”号发生了汽油库爆炸事故,在研究相关预防措施时,发现使用汽油抗暴剂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让鱼雷设计部门眼前一亮,在之前的氧气鱼雷实验中,一旦空气里混入超过25的氧气,就容易发生爆炸。如果加入汽油抗暴剂会怎样呢?
接下来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点燃氧气和雾化石油的混合气体,会发生爆炸;但如果点燃石油后再吹入纯氧,则不会爆炸。这一发现对研究部门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只要明白了这点,剩下的问题就不再是难题了。
昭和7年(1932年)初进行第一次实验,研究人员们先向燃烧室中输入空气,然后喷出雾状石油并点燃,接着吹入纯氧,虽然引起了猛烈地燃烧,但是并没诱发爆炸。这让研究人员们信心倍增。
在第二次实验,他们用50氧气和50空气(氧气和氮气的比例分别为635和355)混合成每平方厘米压强达195千克的压缩气体,输入燃烧室进行点火,然后再逐渐增加氧气纯度实现纯氧燃烧。这次燃烧室的结构强度也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得到了加强,体积也增大了。实验竟出人意料的顺利,燃料燃烧稳定,没有发生爆炸。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不过技术人员们依旧努力完善了技术细节,例如向燃烧室里输送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问题,他们在氧气罐边增加了一个小的启动燃烧室(体积大约有50升),氧气先在这里和空气混合,再进入主燃烧室和雾化的煤油混合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