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乡试(2)(1/2)

作者:风中的失落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一百二十三章 乡试(2)

辰时,贡院里面的锣声响起。【ㄨ】

这预示着正式的考试开始了。

巡淖官开始宣读考场的纪律,宣读的速度不是很快。

巡淖官训读完毕之后,锣声再次响起,开始分发试卷。

乡试的试卷,都是连夜誊印出来的,不需要考生费心的去抄录,誊印的试卷上面,仅仅是考题,答卷则是一同发下来的另外的纸张,考生不能够在誊印考题的试卷上面答题,需要在另外的纸张上面做题。

吴帆徽是,可谓是每个读书人都要牢记的。

这样的考题,表面看很容易,可以洋洋洒洒的写出一大篇的议论,古代不知道有多少的圣贤对此做出了专门的论述,可是你要认真的思索下去,就绝不是那么简单了。

乡试也是最为重要的,这种愈是天下读书人都知道的道理,真正动笔写文章愈是困难,因为你不可能有自身的想法,道理是摆在明前的,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而且读书人之间,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可能有什么争议,那么你写出来的文章,怎么可能出彩,让考官看到的文章,不过是古人观点的再现。

所以说这样的考题是最难的。

而面对这样的考题,想要出彩也是容易的,那就是你有着丰富的积累,有着充足的准备,能够提出来不一般的观点,而且有着自身的认识。

说着是容易的,真正做到这一点何其难,要知道这些考生,根本就没有什么从政的经验,每天几乎就是闷头读书,两耳不闻,一心只读圣贤书,却要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出不一般的论述,这的确是为难考生了。

吴帆徽看完考题,脸上露出舒心的微笑,他又一次赌赢了,可以料定,此番乡试的主考官,就是都察院监察御史王相。

王相奏折的内容,他全部背下来了,不过乡试的文章之中,绝不能够有丝毫的体现,否则这会惹出天大的麻烦,再说吴帆徽要是那么愚蠢,也不至于成为小三元了。

王相奏折的内容,不过是借鉴,而且通过奏折的内容,吴帆徽也做了专门的准备,不管是从为人还是从政的角度出发,几百年之后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历史的兴衰,绝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但是从中借鉴一些东西,还是能够做到的。

吴帆徽没有急于动笔,,讲究的是一气呵成,写一部分停下来思考,接着再写另外的一部分,那是不成立的,而且字数上面有严格的要求,一千到一千五百字,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乡试遇见这样的考题,应该说很多的考生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