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成王败寇第一百六十三章 契机
十六岁的陕西米脂县考生吴帆徽,连中五元,终于引发了朝廷的关注。
诸多考试的资料填报是非常清楚的,崇祯二年,十四岁的吴帆徽参加米脂县县试、延安府府试、陕西行省院试,皆是案首,崇祯三年,十五岁的吴帆徽参加陕西乡试,高中谢元,崇祯四年,十六岁的吴帆徽参加会试,高中会元。
关键人家参加这些考试都是的提醒,让皇上感慨,人家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都能够有如此的认知,他这个九五之尊的皇上,若是继续颓废,说不过去。
皇上专门召见了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卢为标。
吴帆徽这个会元,其县试案首就是当时的米脂县知县卢为标圈定的。
卢为标毫不吝啬的夸奖了吴帆徽,认定吴帆徽是少年老成,是皇上和朝廷需要的人才。
皇上对卢为标的赞誉未置可否,紧接着召见了国子监祭酒方逢年。
崇祯二年的时候,方逢年是陕西学道,圈点了吴帆徽为陕西院试案首。
方逢年是有些迂腐的读书人,老老实实的回答皇上的问题,对于吴帆徽其他的诸如品行之类的话语,一概都没有提及,主要说到的还是吴帆徽院试的文章,且随口背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这是吴帆徽在院试文章之中的诗句。
皇上的眼睛亮了一下,他隐约的感觉到了什么。
礼部迅速将吴帆徽乡试的文章呈上。
皇上在试卷里面看到了“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句话的时候,当真有些吃惊了。
一个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少年,能够有着如此的认知,的确不简单了。
卢为标介绍了吴帆徽小时候的遭遇,也说及了米脂县吴氏家族的事宜,皇上对这些事情不会有特别的兴趣,不过对吴帆徽成长的经历倒是有些好奇了,原来此子并非是一帆风顺,小时候遭遇到不少磨砺的,一直到十三岁的时候,都是在村里长大,见到了事态的炎凉。
这让皇上想到自己登基之前,还不是战战兢兢,时刻提防魏忠贤和客氏的暗算,甚至在魏忠贤自缢身亡之后,还发现了魏忠贤藏在府邸的一些女子,这些女子几乎都是怀有身孕的,据被擒获的太监交待,若是这些女子生出了男孩,就会被当作先皇的子嗣,继承皇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