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阴谋出手(2/2)

作者:公子許

天唐锦绣第六百二十五章 阴谋出手

拿过一只大碗,提起水壶倒了大半碗热水,递过去道:“喝完热水,暖暖身子!”

“多谢大帅!”

这人便是皇家水师偏将习君买,结果大碗,先是喝了一口试试水温,然后几大口喝完,一股暖流顿时从胃里蔓延全身,将身上的寒气驱散不少。

房俊摆了摆手,道:“先将水靠脱掉再来说话,免得寒气侵袭,伤了身子。”

“喏!”

习君买得令,带着众人到了仓库一角,将水靠脱下,有人递上干燥的棉布擦干身体,换上与房俊等人一般无二的黑色劲装,然后回到房俊面前寻了个地方坐了,详细的将行动过程复述一遍。

房俊仔细听着,觉得并无不妥,便问身边的裴行俭:“守约觉得可有疏漏之处?”

裴行俭捋着颌下胡须,沉思片刻,摇头道:“只要迷药的分量不会太大,导致那些水手和监督的‘百骑司’好手太迟醒来,便不会惹人怀疑。”

房俊便抚掌笑道:“既然如此,那么咱们便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裴行俭嘿嘿笑道:“晋王殿下定然以为咱们会全力破坏这次军械的运输,却没想到咱们只是来一招釜底抽薪,便会忙得他焦头烂额。”

房俊冷哼一声,不屑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自己可以自私自利不顾帝国利益,便将所有人都想得如他们一样龌蹉。道为体,术为用。有道者术能长久,无道者术必落空。学术先需明道,方能大成,学术若不明道,终是小器。故道为纲,术为目,纲举目张。道为世间规律,术为规律之用,道为本,术为末,若本末倒置,则一世殆矣!关陇只懂权术而不懂正道,只顾私利而罔顾大义,纵然能够横行一时,最终的结局亦不过是国之蠹虫,晋王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自以为天纵之资可操控天下,终有一日亦要遭逢反噬,反受其害。”

诚然,历史上高宗李治即位之后国力强盛、威服四夷,更完成了李二陛下一生未能完成之夙愿——覆灭高句丽,房俊却对其不以为然。

国力之强盛,是因为李治上承贞观之治,几乎完全延续了李二陛下后期的政策,有贞观之遗风。到了高宗后期,朝政几乎被武则天一手把持,直至武则天登基之后,一直奉行着武则天的政治主张,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算是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对门阀世家的打压政策,也是在武则天手上得以进展与发扬。

而李治以赤诚仁孝谋求太子之位,登基之后表面上对待兄弟手足仁爱有加,实际上一众兄弟却相继惨死,这其中很难说与李治毫无相干。

登基之后便对一手扶持他上位的关陇贵族极力打压,甚至于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不愿背负一个“过河拆桥”的骂名,借由废后之机,一手操纵“废王立武”之策略,将武则天推出来与关陇贵族打擂台。

待到消除权臣大权独揽之后,将所有的罪名都尽归于武则天……

不得不说,李治可谓将权术玩弄得出神入化,史上之帝王不知凡几,佼佼者更是数不胜数,但是权术之上能够超越李治的,却是屈指可数。

然而一味的崇尚“术”,却忽略“道”的作用,便限制了李治的最终成就。

否则依托着贞观之治留下来的遗产,四周除吐蕃之外再无强国,却为何仅仅博得了一个“贞观遗风”的评价?

若是他的眼光更长远一些,魄力更强盛一些,何至于举国之力奈何不得偏处一隅的吐蕃,最终被吐蕃杀下高原,动摇了大唐之根基,埋下了大唐帝国覆亡之恶果?

说白了,就是李治固然有能力,但是境界不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