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种田,养乖娃撩糙汉第186章 抓鲫鱼
安排好了这些人之后,刚好还剩余几个人去河里边挖沙子了,这炒米花就要用到这个东西了,烧得旺旺的,沙子滚烫,撒点油下去,倒下糙米,不一会就噼里啪啦的炸好了,比直接油炸还省油呢。 自己直接带他们去上游挖沙,村后面那段河流,村里人就在那里洗衣清洗东西,虽说在洗东西那一刻的时候,河水是会污浊一点,但为了干净一些,自己还是带人去上游那里去挖的两桶回来清洗干净,还需要晒干了,过滤掉一些比较大的石头呢。 “沈娘,我们现在去河里挖沙子做啥呀?” 跟在一旁过去的光叔问出口,沈娘家做食物的呀,怎么要来挖沙子了? “用来炒米花呀,光叔到时候就要辛苦你来炒了!” 炒米花也是苦差,自己也不好安排村里的婶娘他们去做,苦力就要让村里男人干才行,何况他们一天也比村里的婶娘他们多一些工钱呢,之前去收购送货,搬搬抬抬的这些重活,大家没有说什么。 但以后要是做的工作差不多,也还高就不好给高一些了,所以现在自然先安排他们一些苦一点的活才好给他们高工钱。 “沈娘,你说啥话呀,在你家干那个工作不比外面都轻松,你安排啥活,我就干啥活!” 在霍家做的再苦再累,霍家一家子都不会亏待了自己,相反,要是活累,反而工钱更加高呢。 “那好,光叔,这也不需要搬搬抬抬的,因为炒米花就会热一点而已,冬天还好,要是夏天我们会安排你在阴凉通风那里炒的。” “那行!” 来到了上游,这里倒是没有多少人上来走动过,河里沙子都很干净的,还有不少鱼呢,人一走近了,鱼就飞快的跑掉了! “光叔!有鱼哦!” “沈娘,等下挖完沙子,我打几条给你,不过这鱼刺非常多,肉少,土腥味很重,味道不是很好。” “所以咱村里人都很少来这里打鱼吃嘛?” 这河里边的鱼不就是鲫鱼嘛,虽然不大,也就两三根手指头那么大一些,但鱼汤很鲜甜呀! “会打,只是偶尔捉一两条回去吃。土腥味重,做了也不少吃!” “好吧。” 想到村里以前的情况,家里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哪里会买各种调味料、姜葱蒜这些呀,也就最多买点盐、油、酱油这些,但做鱼只有这些哪能做的好吃呀。 自己忽然间又想到了一道菜给工人吃了,这河里边有不少这鲫鱼,自己让村里会打鱼的人帮忙打的半桶鱼养着,到时候每天做道鱼汤喝、红烧鲫鱼也不错。 “光叔,其实这鱼放姜葱烧酒进去煮来吃也是很好吃的。” 看到光叔已经挖完沙子之后,脱了鞋子准备下鱼抓鱼时,自己也跟他们讲了这些话,这里还有两个婶婶她们嘞。 “沈娘,你说真的呀!这样做还能做好吃这鱼! “对呀,还能煮汤呢!小孩子喝了都很容易长高!”” “那我今晚也得跟家里老头子讲下,明天也让他们打两条才行,到时候也做一顿尝尝鲜!” 婶子是知道沈娘做饭很好吃,按照她说的做,味道都应该不错,家里老头子会打鱼,现在在家里也有空,到时候让他打两条,看看孩子吃不吃。 “这里抓鱼很容易,扒拉几下草那里都能抓到了。” 光叔就拿着一个桶下鱼围着一团草堆那里,用脚踩两下,提起桶就抓到了两条两手指宽的鲫鱼了,这抓得还真容易呢,就是鱼小了一点,难怪村里人不太愿意吃它了。 不过到了自己这里就不一样了,必须得要做鱼汤的。 “来,抓着这两条鱼,我在捞几条!” “好嘞! “婶婶,阿叔是不是会打鱼呀?” “对呀!他经常也会去附近的大河里抓鱼,抓的都是这么大的!不过就很难抓,得靠运气。” 婶子伸出手比划了粗细,看样子阿叔是要打二斤以上的鱼呢。 “那阿叔明天能帮我打半桶左右这些鱼吗?到时候我跟他买!” “嗐!哪需要钱呀,这鱼都是无物之主,你要,明天我就让老头子打半桶过来!反正我也让他明天去抓两条大的。” 婶子摆摆手,这可不能收钱了,自己家在沈娘家上工都赚到不少钱了,送半桶鱼又怎么了,送一桶都可以,反正也不用花钱,需要在河里捞就可以了。 “那行!谢谢婶子你了!中午我做这鱼汤时候,你看着我做,到时候你也尝尝!好吃也让阿叔多打一些回家养着,家里孩子喝了都人容易长高!” “那好!哈哈哈!” 婶子听了,也觉得妥当,中午跟沈娘学做这道菜,自己不亏反而赚到了,谁家不知道沈娘做饭好吃呀,自己学会一道菜了,回家里还能做给自家小萝卜头吃呢! 现在谁家没有个孩子呀,能多吃点有营养的,长身体多好! “那沈娘,我也能学吗?” 另一个婶子听了,心思也是一动,也是想学学。 “当然可以啊,你们到时候都来我那里看看!学会了,家里也能多做一道肉菜,这鱼肉再少,那也是肉,养人的。” “那也是!” “好了,抓了五条鱼了!这应该够一顿了!” 光叔这次一抓就抓到了五条小鲫鱼,还有一条是三根手指那么大呢,都快有小半斤了,加上其他几条,到时候清理干净都有斤多重,确实是够一顿吃了! “好的,谢谢光叔你了!” 我自己连忙道谢了,现在天寒地冻的,即使是在水里做鱼,那也是很冷的,也幸鱼多,好抓的不久,不然自己都不好意思让光叔下去帮忙抓。 “谢什么呀!都是同村里的,大家都那么相熟了!” “那时,光叔说的对!” “哈哈哈,走吧,回去了!” 大家提半桶沙子就回去了,而自己则提着今天中午的菜回去,几条鱼,加上小半桶水也不是很重,很快就走回到家里去了。 家里有徐婶、王姐她们在,其他婶婶和姐姐都在认真的挑着麦芽草,有的人在切着,还有人拿着石臼捣鼓着。 石臼? 石臼! 自己忽然间想起了在柳伯家定制的大石臼呢,要是做成了,那捣鼓这麦芽草也能快些呀,都不用一点点的捣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