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张柔献三策(1/1)

作者:比萨饼

狠宋第1204章 张柔献三策

南北之争,向来是南不胜北,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南朝很难北伐成功。 而且蒙古本来还有一个留手:真若是打不过南朝,退回草原,徐图再进,亦不失为良策。 如今刘秉忠却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他认为南朝孟神通已经具备了草原上解决蒙古的能力,众鞑惊呼,这怎么可能? 但想想确又有道理,孟神通居然能够在南方养马且大获成功,这是破天荒的事情,他南方都能养马了,北方草原更不用说。 一旦给他解决马匹的问题,就轮到蒙古尴尬了:“打还是不打?” 刘秉忠给出的意见是不但要打下去,还要加码: 一、向蒙古诸部求援,表明孟神通这是蒙古平生大敌,他要是不倒,大家都得玩完。 二、坚持“稳守反击”策略,以坚城消耗敌军军势,灾加强破交战,破坏敌军粮道,且不仅仅是防守,在可能的情况下,进攻明朝本土,把战火推出去! 金帐内君臣们都在紧张地思索着,如果按刘秉忠的说法,仗就必须打下去了,但,真的很难打啊! 由于黄河以南地区的失守,蒙元领土大幅缩小,仗要在长城以南和黄河以北的中原地区打,供养大军变困难,而没有大军,防线又将难以维系。这就陷入恶性循环。 防线无缓冲地段,一旦突破,防线就将崩塌,同时难以弥补。 忽必烈环顾帐内众人问道:“诸卿意下如何?” 皇子忽哥赤爽朗地道:“仗要打下去,我们不能退!” 现在他是皇子,大家给脸给他,身份足以与宗王国王和世侯平起平坐,而一旦退出长城以北,那他就退化为草原大部族酋长之子,完全不同的范畴。 他挑了个头,皇子爱牙赤附和,认为应该对刘太保的驾码两策加以完善,确定什么人出使什么部族,还有如何加强本土防御,以及把战线推出到黄河和淮河甚至长江去,来个“围魏……” 他说这个成语用的是汉语,说半天都说不出来,其他蒙鞑多数不懂,还有人想看他的笑话,一时间他涨红了脸,刘秉忠遂给他接下去“……救赵。” 爱牙赤说道:“对,我们来围魏救赵!” 忽必烈的脸往上抽了抽,心忖这个比喻实在不恰当,不过蒙人用汉语的笑话多的是,懒得骂儿子。 接下来诸鞑酋挨个儿发言,大多数都赞成刘太保的提议,也有数人坚持退回草原再说。 问到汉臣那边,为首的史天泽脸色有点不自然,但他能说个不“字”吗? 刘秉忠的“稳守反击”之策首当其冲的是蒙古汉军,蒙古人说最狠的话,他们挨最毒的打,每天面对的是能要他们命的明军,后面的是蒙古人和色目人的督战队,为了不打败仗,汉人世侯的亲戚乡党死伤得多,这是拿人命去填,实令史天泽伤感不已。 他这一有情绪,回答得就慢了,身边有人轻咳一声,提醒了史天泽,他赶快道:“回陛下的话,臣以为该打下去,臣一定竭尽全力,务求全胜!” “唔!”忽必烈点点头,问道:“张卿,你说呢?” 他提问的正是方才提醒史天泽的张柔,他年纪老迈,须发俱发,但精神良好,思路敏捷犹胜小伙子。 他认为刘太保的策略乃是良策,必须打下去,他献上三策,供君采纳。 其一、战争贵在快! 速战速决,不要拖延,建议以三年为期,争取胜利,如若不胜,则争取南北签订和约罢战,视战局如何,真要是不利,则撤往长城以北。 战争这事儿,风险太大,就算再强的国家去打弱的国家,也有可能出意外,更何况对付孟神通这样的强手。 他说出这个建议,众人纷纷点头,十分认同。 简单来说,一个成功的军事行动应该能够快速实现战略目标,然后迅速结束,不要打到旷日持久。 但蒙古对付南朝(先宋后明)的战争,并不符合这个原则,蒙古人似乎陷入了僵局,无法迅速达成目标,数次大规模南下都不能取得胜利,这让他们的军事行动看起来并不成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策略有误,或者他们的决心不够强。 但无论如何,如果蒙古人想要改变现状,他们需要重新评估他们的战略和行动计划,以确保他们能够尽快实现他们的目标并结束这场战争。 先前的蒙宋战争,蒙古人占尽优势,却捉到鹿儿不会脱角,使得一代军神孟之祥上位,如今反推北方,让蒙古人处于窘境。 但蒙古人优势依旧在,其主力未损,还有一战之力,打就打吧! 其二、出师要有名! 现今孟神通率军北伐,打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口号,试图以此名义收复中原,这口号颇具迷惑性,张柔建议本朝以“中国正统”为理由去争夺民心,即据中原者为华夏,如今是南蛮(明朝孟神通)犯境,号召本朝有志之士扞为家园,保家卫国,对南蛮群起而攻之,如此师出有名,必可大败南蛮! 此言一出,刘秉忠即刻响应,深表赞成! 而大部分的蒙古鞑子则不清楚此招的厉害,不知道华夏正统之辩,不过能够师出有名也是好的,毕竟以前他们去抢劫时也尽量找寻借口去抢。 其三、加强粮秣供应,确保军用无匮。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古代战争当中,之所以总提粮草,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在于古代粮草生产、存储和运输难度。 如今战事正烈,民间地撂荒得多,粮食生产大受影响,必须确保军粮供应,战争才能打得下去,同时民粮也要有,才能安稳民心,张柔建议忽必烈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张柔的“三策”一上,忽必烈大悦道:“张国公所虑甚祥,不愧国之干城!献策有功,赏羊三百头!” 其余众人都觉得张柔不愧“姜是老的辣”,考虑得很周到,该当受赏,大家“服”就一个字! 同帐内张柔的儿子张弘规低着头看地,让别人看不到他的表情,他其实心中挺纳闷,他知道自家老子与“南边亲戚”有来往,这样助忽必烈,万一他打赢了,张柔怎么向“南边亲戚”交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