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第六百一十三章 举世无双
小型堆的首次测试实验,从上午九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中午接近一点左右,才阶段性的告一段落。 星海研究院的小食堂中,全程跟着参观完整个实验的袁英才看向徐川的眼神中满是炙热的光芒。 如果说大型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给能源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话,那小型化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改变的更多的则是军事、航天航空、海航等各种需要供能系统的领域。 且不说航空母舰这种大型设备,就是一架搭载了小型聚变堆的战略轰战机,都能拥有全球巡航的能力。 更别提还可以部署在上百公里,甚至是外太空的空天战机和空天母舰等一系列国防设备了。 这份改变,对于未来的战争形态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而对于航天科工来说,擅长于各种国防设备研发,以及在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重大军民结合技术产品的他们,如果能与星海研究院在小型堆上面进行商业合作,绝对能藉此开拓出的一片更为广阔的市场。 另一边,京城。 长安街北侧的北海小岛上。 科学技术蔀的蔀长袁周礼手中拿着一份报告文件,跟随着警卫员行色匆匆的走进了眼前这栋不算不算高大的二层小楼中。 敲了敲书房的大门,随着里面传来一道‘进来’的声音后,他快速的推开了门,走了进去。 “怎么了,什么事这么急?”书房中,老人笑着看向匆匆赶过来的袁周礼问道。 深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呼吸和情绪后,袁周礼快速的开口道:“首张,星海研究院那边的最新消息,在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 “按温远航同志整理和汇报的情况来看,星海研究院已经成功的实现了小型堆的点火与发电测试。” “从目前的测试数据来看小型堆的研发,相当顺利!” 听到这个消息,坐在书桌后的老人瞳孔骤然收缩了一下,就连他都忍不住呼吸急促了两分。 快速的接过袁周礼递过来的报告文件,拆开,里面是一份有关于小型堆测试实验的数据文件,以及一些关于这些数据对应的简略解释。 毕竟专业化的东西,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 快速的浏览了一下手中的报告文件,老人眼眸中流露出一丝喜悦的神色。 笑着放下了手中的报告,老人看着上面的信息轻声感慨道:“有徐院士这样的学者,国之大幸啊。”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上次星海研究院的那位温远航同志给他做汇报的时候,说是需要到明年二月份左右才能完工。 没想到这会才十二月上旬中,他们就交出了一副令人满意的答案。 尽管从报告上来看,后续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测试和调整,但毫无疑问,那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看向了站在对面的袁周礼,快速的问道:“按照温远航同志的汇报,在小型堆完成后,华星聚变装置是不是就可以拆出来了?” 小型堆的完成,由螺旋石-7x改造而来的华星聚变装置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当然,这里指的是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路上的使命,而在剩下的时间中,它将转移到03号航空母舰上,继续它的国防生涯。 对于等待已久的他们来说,这无疑是这个冬天中听到过的最好的消息。 袁周礼点了点头,快速的回道:“我这边和温远航同志沟通过了,海军装备处那边将会安排一支团队进入星海研究院,学习了解的同时完成华星聚变装置的转移工作。” “而星海研究院也会安排一支小组全程进行配合和提供技术支持,按照当前沟通的预估,华星聚变堆的拆除和重新在03号航母上的组装需要花费大概两个半月左右的时间。” “那03号航母那边准备的如何了?” “03号航母的改造工作从今年7月份左右开始,包括聚变堆安装位置的改造,以及磁流体发电机组和超临界蒸汽发电机组的调整部署已经完成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规划,预估在明年三月中旬至四月初左右能完成所有的工作。” 老人笑着点了点头,有些感慨的开口道:“一艘核聚变动力的航母,这放到两年前的,谁敢想?” 袁周礼也跟着笑了笑,道:“那时候大家都还在研究着可控核聚变技术呢,甚至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一条绝路,走不通。而徐院士硬生生的在这条不可能的道路上踏出了一条通天大道,这份才华与能力,可谓是举世无双!” 老人笑了笑,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航天那边情况如何了?我记得徐院士那边研发的空天发动机也出来了吧?” 袁周礼点头道:“嗯,前段时间徐院士去参与了载人航天与登月工程招标大会,展示了星海研究院研发的电推进系统。” “按照航天局内部的沟通来看,接下来的航天项目大概率将采取化学燃料运载火箭和电推进系统齐头并进的方式来完成。” “即通过化学燃料运载火箭将探月工程所需的物资运送到近地轨道上,通过对接完成转移,由航天飞机完成载人登月和探月工程。” 顿了顿,他有些迟疑的看了一眼老人,接着道:“不过星海研究院那边是否能按期完成航天飞机的研究设计、制造测试等流程,这个不太好说。” “如果星海研究院那边延迟的话,后续要么改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时间,要么则将航天飞机的任务交给航天集团。” “但这样一来,不管怎么做对咱们的航天发展恐怕都有不小的打击” 航天局的人才和眼光自然是有的,化学燃料运载火箭和电推进系统各自的优劣势,徐川能看到的东西,他们自然也能看到。 通过这种协调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无疑是最优秀的解。 而且在航天领域的蛋糕分配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航天企业参与进来,打破以往两大航天企业垄断航天资源的局面。 只不过相对比那些老牌航天集团来说,星海研究院在航天领域的上的底蕴还是有些太薄浅了。 再加上航天飞机的设计制造又是一个大项目大工程,能否按期完成,谁也无法保证。 因此这段时间,航天局为了相关的工作也是吵破了天。 有人觉得目前的重点不是发展电推进技术和航天飞机,电推进技术虽然重要,但赶在nasa航天局之前将宇航员送到月球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也有人觉得应该相信徐院士,也应该更主动的去推进电推进系统和航天飞机的发展。 毕竟从日益成熟的小型可控核聚变技术与空天发动机技术来看,未来的航天领域,电推进绝对会取代如今的化石燃料推进,占据主流的地位。 而既然他们在这里一领域已经实现了技术领先,没有道理不优先支持电推进和航天飞机的发展,继续跟在nasa的屁股后面使用化石燃料推进,对于国家航天的未来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对于这一观点,反驳的人自然也有。 毕竟电推进系统和航天飞机对于华国来说是一个新的技术,前面已经没有了石头可以给他们摸着过河了,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否可靠,是个未知数。 而摸着石头过河也自然有它的好处,至少从安全性和稳定性上来说,已经完成过多期嫦娥工程的化学燃料运载火箭自然更有把握。 为了这事,前段时间航天局现在都快分裂成两个了,两派人天天在会议上吵来吵去的。 听着袁周礼的担忧,老人笑了笑,说道:“航天领域的竞争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咱们自己科技实力的发展。” “无论是化学燃料运载火箭也好,还是航天飞机+电推进技术也好,都是咱们国家安家立国的根本,现在与未来皆在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微微顿了顿,老人接着道:“当然,在航天领域上,对比之下星海研究院的底蕴还是有些不够的,必要的时候,我们肯定要拉一把。” 相对比老牌航天集团来说,星海研究院在航天领域就是纯纯的新人了。 虽然或挖或借调的方式从其他航天企业攒了一批人成立了航天研究所,但底蕴肯定是赶不上常年在航天领域耕耘的老牌集团的。 不过电推进的未来不容小觑,正如航天局的部分专家预见的一样,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上来考虑,他更不能只看现在的发展与竞争,更要着手未来的布局。 而且适当的时候,拉一把星海研究所,也能提高国内航天领域企业的竞争,符合他们之前推动航天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政策。 毕竟那些老牌航天集团垄断航天领域的发展已经很久了,不添加点外来的竞争,他们也很难自主的活跃起来。 良性的竞争,才更能促进科技的发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