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马尔斯计划(1/1)

作者:曾经心动Zzz

脑变第1053章 马尔斯计划

随后几天,冯倩在专人陪同下,例行参观了燕京的故宫、长城、十三陵等原先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景点。 本来以为会很无聊的行程,冯倩发现在这个时空竟然同样会生出无限感慨,毕竟她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已经是‘外国友人’! 华国是她此次出访的最后一站,也是唯一参与马尔斯计划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派出来五名年轻的工程师到灯塔国,参与他们的工作。 回到国内后,各国派出参与计划的科学家工程师都到了,根据各自的专业和特长分配到不同的项目组,《马尔斯计划》国际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这些各国参与人员他们只提供食宿和少量的生活补贴,其他待遇都由本国负责,马尔斯计划的主要工作地点在伯克利,就在冯倩熟悉的加州大学校园附近,加州大学物理学院、生物学院、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都是马尔斯计划的参与单位。 加州大学是加州地区第一所公立大学,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坐落于旧金山东北部的伯克利,十多年前加州大学开始以一个大学行政系统的身份从伯克利的校园分离,管理加州教育系统内的多所公立大学,冯倩所在的学校也成了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 实际上,加州大学成了一个单纯的行政单位,设有一个董事会,主要成员由州长任命,负责筛选分校校长,统筹管理分配联邦和州政府拨款,下面的分校各有校长和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可以自主招生和对外交流合作,参与国际排名,水平当然也各有高低。 作为总统特别顾问的冯倩虽然没有过大型项目管理经验,可是她在原时空做过多年总裁,领导过多个大型项目的实施,管理经验和理念并不比这时候的人少,又有意念场超强能力的加持,现在做起这些工作来当然驾轻就熟的很。 她不仅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还要参与新型探测器的总体设计,别人都知道她是理论物理学家,实际接触起来才知道,她对于天体物理,实验物理,工程学,机械制造,高分子材料,最前沿的计算机系统等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刻理解,很多专业人员都没有她这样广泛又足够深刻的知识体系。 好在作为计划的总负责人,她不需要事必躬亲,主要还是负责分配任务,调配资金,整体进度控制,解决疑难问题就行了。 初期半年多的忙碌过后,项目步入正轨,冯倩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入思考。 在这个时空已经度过了二十多年,将近四十岁的冯倩,已经完全适应了现在的身份,这里有她的家庭、恩爱有加丈夫、四个可爱的儿女,还有全世界瞩目的事业。 曾凡告诉她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她时不时的仍然会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害怕一觉醒来,眼前一切都会消失不见。 如果有一天让她二选一的话,她愿意放弃原来的那个时空的身份,永远停留在当前时空。 或许这就是薛燕说的认知壁垒吧,她还是无法真正突破,明明知道眼前的一切,在时间的冲刷下,都会逐渐消失,仍然割舍不下。 此时,在华国国内,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仍然启动了,大批功勋卓着的人物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其中也包括好几位曾经热情接待过冯倩的大人物。 由于这个时代信息仍然很闭塞,她获得的也只是很零星的信息,不过,国内派过来的几个工程师并没有调回去,接到的指示仍然是继续在这里工作。 两国没有建交,也没有直接的联系渠道,几个人与国内的联络都要经过香港代表处中转,一年也没有几次,通讯联络较少,也让他们得以避开国内那些斗争,安心在这里工作。 冯倩主持设计的马尔斯一号探测器采用全新架构,由围绕火星旋转的轨道器和着陆于火星表面的着陆器两大部分组成,着陆器内部搭载可以独立行动的火星车,整个探测器总质量超过二十吨,计划由土星五号火箭发射升空。 由于不用考虑载人和返回部分,整个探测器可以比阿波罗飞船携带更多燃料和科学仪器,结构设计尽量以简单可靠为原则。 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中,背景温度可以低至接近绝对零度,由于缺乏空气和其他介质进行对流或传导散热,探测器主要依靠热辐射来散发内部产生的热量。 探测器内部动力系统和仪器正常工作都会产生热量,太阳直射也会产生热量,仅靠辐射散热很慢,如果不能有效散热,设备和仪器反而可能因为温度过高而损毁。 热量就等于能量,如何既保持温度,又不白白浪费这些能量,也是探测器设计的重要课题,阿波罗计划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想方设法散热和反射太阳光线,大量热能浪费掉了。 冯倩通过意念场微观感应宇宙石结构,找到了一种可行方法,设计出一种新型合成材料,这种材料集发电和储能于一身,可以将高于一定温度的能量转变成电能储存起来。 在实验室制作出来后进行验证,能效远高于太阳能电池,更主要的是配合可以持续保持温度的宇宙石颗粒一起使用,就相当于有了一个不会枯竭的稳定能量源。 尽管这个能量源总功率有限,最大功率只有一百瓦,也可以为多个设备持续供电了,在载荷允许范围内还能多个能量源组合使用,他们的探测器在功能上可以更强大,至少可以保证稳定持续的通讯。 由于地球与火星公转轨道和速度的差异,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从五千五百万公里到四亿公里之间不断变化,大约每二十六个月一个周期。 两颗行星距离即将到达最近的前期也就是探测器发射的窗口期,这个时间发射路径最短,也最节省能源,轨道设计也可以更简捷。 根据计算,下一个火星探测器发射的窗口期在一九六七年下半年,对于马尔斯计划的所有参与人员来说,这个是时间都非常紧迫。 好在他们不是一切从头开始,可以参考水星四号探测器以及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勘测者号探测器的设计方案,还有冯倩未来记忆中的诸多探测器方案,探测器设计和制造进展一直很顺利。 从一九六五年立项启动以来,两年时间马尔斯计划的团队从十几个人扩展到几百人,再到现在的超过千人,包含了从理论研究到设计,再到主要部件制造组装,后续监测追踪,数据分析解读,通讯联络等各方面的人员。 人员构成也涉及到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十几种语言,算是航天领域的开创多个先例的跨国合作。 有了冯倩设计的稳定能量源和通讯模块,探测器发射回来的信号届时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可以接收到,所有参与计划的国家都可以独自接收信息进行研究,马尔斯计划在这方面完全公开透明。 这也是为了后续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采取的阳谋,冯倩相信等到探测器到了火星后,拍摄的照片传回来,会引起更大的震动。 她相信曾凡的手段,结合水星四号传回来的信息,火星必然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假如到时候看到一个生机盎然的火星,不知道那些国家会是什么样的反应,未来各国移民到达那个遥远的星球,或许可以尝试建立起一套更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地球上这些国家做个表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