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十三元凶(中)(1/1)

作者:上海大叔不是小K

说英雄是英雄之天下第一第294章 十三元凶(中)

杨无邪注视着戚少商,忽然想起了苏梦枕,一位人格魅力同样强大的领袖。 他们很像。 真的很像。 二人均是胆气过人,精明强干,识人善用,杀伐果断,坚韧不屈,还有股子傲劲。 苏梦枕是孤傲,显得过于严肃,不易亲近。至少在大多数人面前他表现出的是压迫感与威慑力,让你对他肃然起敬,也不由生畏。 戚少商则不同,他是桀傲。 他不受约束,亦正亦邪。枭雄之心大于王法,草莽之气盛于刑律。 有志气,有野心。 志气强于野心时,能心怀天下,行侠仗义。野心压过志气时,会不择手段,走向极端。 所以,戚少商对抗过官府,反对朝廷,甚至想要行刺圣驾。 他们今夜谈的就是皇帝,以及皇位的事。 戚少商道:楚相玉曾是申王府中幕僚,后来与“简王”赵似交往甚密,且有意推翻赵佶,扶持赵似荣登大宝。 杨无邪道:此事算不上秘密,赵似是神宗钦成皇后朱氏所生,乃哲宗赵煦的胞弟。当年哲宗驾崩,因无子嗣继位,故而由其兄弟中挑选一人继承皇位,宫内朝中为此争论不休,互不相容。按长幼有序来讲,申王赵佖理应当选,但赵佖患有眼疾,是个盲人。他来当皇帝,有失国体,有损国威。一个无法参与科举,批阅奏折,颁布诏令,审视国事的九五之尊,岂不是让外邦耻笑,百姓汗颜。如此一来,人选就落在端王赵佶,简王赵似身上。至于燕王赵俣,越王赵偲当时是“成国公”,“祈国公”,大宋律法皇位继承需由封王者方可接任,他们二人不符规制,没有资格参与。 戚少商正色道:宰相章惇为首的大臣们,称赵似在朝野素有仁孝之名,先帝生前对其也是赞誉有加,力主由其继位最为合适。而非沉湎享乐,声色犬马,不务正事的赵佶。 杨无邪道:章惇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为由,反对赵佶继承皇位。又以太祖赵匡胤传位于太宗赵光义为例,应效仿此法,支持赵似来当皇帝。可向太后深知章惇乃朱太妃亲信,赵似是亲子,若让他们遂愿,自己日后宫中威信必减,地位恐不保。故强烈否决,又说“端王有福相,先帝多次赞誉,理应继位”的话,示意让赵佶继位。加上曾布与章惇是死对头,且觊觎相位已久,也站在向太后一边表态赞同。尚书左丞蔡卞原有意推举赵似,可一瞧风向有变,向太后执意要扶赵佶上位,立刻见风使舵予以附和。章惇眼看一对三毫无胜算,再坚持就是自讨没趣,只得作罢。 戚少商叹气,顿足,摇头道:为一己私欲,争权夺利,选了个昏庸无道的狗皇帝。才招致蔡京,童贯等怙恶不悛之流横行,百姓深受其苦,大宋深受其害。可悲、可恶、可耻。 戚少商手搭在青龙剑柄上,怒眉斜飞,又叱一句:可杀。 他眼中含着怒气,剑鞘透着怒意,仿佛要一怒拔剑,斩奸除恶。 杨无邪脸色微变,叹声道:赵佶虽是昏君,但不违宋法,且由太后,大臣商议所定,合乎情理。诸葛先生那时作为老四大名捕,御林军总教头,大内,安排顾惜朝卧底连云寨,又调动文张,黄金鳞出兵围剿,连九幽神君这等人物都出动,算是倾巢而出,志在必得。这点让你很疑惑对吧? 戚少商笑而不语。 他笑意里尽是对杨无邪的佩服之情。 庆幸金风细雨楼有一位如此出色的军师,自己身边有个洞察秋毫的智囊。 杨无邪道:我与苏公子有个大胆的推测,真的有一份遗诏,血书,或者物件的东西存在,并且直接威胁到赵佶的皇位。所以你们保护的是楚相玉所说的假秘密,傅宗书想要的是那个真秘密,他认为你们掌握的秘密就是他要的。可以用来威胁,摆布,操控赵佶的秘密。最后,傅宗书才发觉白忙乎一场,那不是他要的东西。 戚少商豁然顿悟,感慨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此事后来烟消云散,没了下文。除了顾惜朝当了替罪羊,傅宗书等人没受牵连,赵佶也不追究此事,我们剩下的人都安然无恙。 杨无邪道:傅宗书当时正与蔡京不睦,彼此较劲,确实没有多余精力对付你们。皇帝赵佶暗自庆幸,原来是虚惊一场,自然就不想再节外生枝。另外你还要谢诸葛先生,没有他从中斡旋,里外周护你们,帮大家脱困。哪有今日你这位京师红人,群龙之首? 戚少商苦笑道:诸葛先生真不愧为诸葛神侯,对戚某有再造之情,重生之恩。 杨无邪道:我也敬佩诸葛先生,他乃武林之贤,皇上之友,文林之仙,侠道之师。 戚少商又问:那苏楼主既知情,何不追查下去,掌握真相不就等于拿住朝廷的把柄。万一日后楼里有难,可以用来保全大家。 杨无邪长叹一声道:后来小石头与白愁飞进京,楼里与六分半堂,迷天盟发生冲突。苏公子负伤断腿,花无错,古董叛变伏诛,沃夫子,师无愧,茶花皆亡。“风雨三无”只剩下孤零零的我,楼里动荡不定,哪里还有精力去查此事。 戚少商颔首道:也是!后来白愁飞独揽大权,发动反叛,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王小石被迫出走,楼里的大将损失殆尽,状况堪忧,人力不及。 杨无邪道:正是。不过,白愁飞倒很在意这个皇家秘密,派人去调查。触动了蔡京,傅宗书,也导致他后来败的那么快,那么惨。那种秘密一旦让他那种人掌握,岂不是要一飞冲天,把蔡京,傅宗书踩在脚下。所以蔡京果断摒弃白愁飞,让他迅速败亡,以绝大患。 戚少商轻吁道:人在权力面前,是多么渺小,那么脆弱,多么不堪。 杨无邪道:所以人要掌权,不能让权所困。 戚少商思忖了下,又问:我在想,“十三元凶”案会不会和这个皇家秘密有关? 杨无邪皱了皱眉道:我就怕有关! “难道?” “最好别有关!否则……” 杨无邪犹豫了一下,欲言又止。 戚少商顿了顿,也蹙紧眉头,接下去说:否则会天崩地裂,万劫不复对吧? 杨无邪面有难色,心神不宁的说:假设“十三元凶”是朝廷的授意,那盛鼎天一定有令主谋十分忌惮的东西或机密。换种说法,哲宗把类似于遗诏之类的机密交给了盛鼎天,命他出宫藏起来,保住这个惊天秘密。这么看来,他突然辞官返乡,突遭灭门就合理多了。 戚少商道:对方发觉了这个秘密,为了赵佶能顺利坐稳皇位,就出手把盛鼎天灭了口。 杨无邪道:兴许是,我们此刻只能去假设,不能下定论。 “那主谋会是谁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