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1/1)

作者:青红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第94章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李都给事中,你就没有别的要补充的吗?”锦衣百户问。 李青摇头:“我不说了吗,他们来杀我,被我反杀了。” “咳咳,是这样。”锦衣百户努力找补,“本官来分析一下案情,你看对不对哈。” 他手托下巴,眼神充满智慧,“昨夜一定是这样,他们先向你动的手,你奋起反抗,黑灯瞎火的,你也看不清具体情况……” “看得清,我挂了个灯笼。”李青说。 锦衣百户:“……” 抬头一看,果然屋檐下挂着灯笼,他一挥手,“你俩,把那灯笼给本官取下来。” “是。”两锦衣卫上前叠罗汉,将灯笼取下。 百户重新做柯南状,“现在没有灯笼了,我继续分析,你看对不对。” “是这样,你没挂灯笼,也看不清,面对来势汹汹的一群人,你当时害怕极了。”锦衣百户绞尽脑汁的找补,“于是你去灶火拿了把刀,胡乱挥舞试图吓退他们,本意是只为自保,并不想杀人; 却不料,当时情况混乱,那些人相互推搡的时候,有两个人很不幸,脖子撞到了你菜刀上,然后,一命呜呼。” 锦衣百户一脸希冀的看着李青,“就是这样,对吧?” 快说对,快说对……百户死死盯着李青,他真快编不下去了。 “呃…对。”李青点头:“当时我害怕极了,然后……” “然后这二人撞你刀上了。”锦衣百户连忙补充。 “啊对对对。”李青连连点头,他虽无所畏惧,但人家如此给台阶,他不好让人下不来台。 “呼~”百户长长舒了口气,回头对手下道:“都听清楚了吗?” 两个锦衣卫立即捧哏:“听清楚了,有人夜闯李大人家闹事,有二人撞到李大人的刀上,一命呼呜。” “黑灯瞎火,黑灯瞎火不要漏下了。”百户补充。 两人:“啊对对对,事情发生在黑灯瞎火的情况下。” “行了,结案!” “是,大人。” 一个锦衣卫从怀里取出纸笔,一个锦衣卫取出砚台、印泥,锦衣百户提笔蘸墨,三下五除二将供词写完。 “李都给事中看一下,若无异议,签字画押吧。” 李青接过,供词简洁明了,拢共五十多个字。 他也没废话,签字,摁手印,一气呵成。 锦衣百户一招手:“回宫复旨。” 顺便把两具尸体也带了出去,倒是贴心。 李青打水洗漱了一下,挪动躺椅来到树荫下,拿上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打发无聊时间。 这次过后,大概率会出现两种情况。 1:群臣对他恶意更重,逼宫事件升级。 2:群臣忍气吞声,不再揪着他不放,还他清闲。 会出现哪种情况李青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以后不会再有上门弄他情况出现了。 除非他们想死! 从昨夜他们的表现来看,明显是不想死。 李青舒服伸了个懒腰,自语道:“眼下没什么大事了,沈鑫极具经商头脑,有小六子他们撑腰,越做越大几乎是必然,不用我操心; 至于朝堂上的这些人……最多不过是复刻之前手段,也算不得大麻烦。” 他嘴角浮现一丝笑意,“蓄谋已久的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他觊觎《永乐大典》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大典修成的那一天,他就惦记上了。 常言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朱老四要是知道李青的惦记,不知棺材板压不压得住。 “小皇帝对大典没什么兴趣儿,入朝这些年,就没见他看过大典,御案上的那两本,都落灰了,完全就是摆设,嗯,下手不难……” 想着想着,李青‘给给给’笑了起来。 没办法,要是可以他也不想偷。 可谁让那是《永乐大典》呢,朱祁镇再宠信他,再依赖他,也万不会将正本送给他。 没可能的事,李青不会奢望。 求人不如求己,他打算亲自下手。 想到就做,李青当即写了封密信,差人送去金陵,让朱允炆送回一些大典来。 直接偷是肯定不行的,时间一长绝逼露馅儿,得换,用盗版换正版。 其实盗版的内容也一样,只是意义价值不同。 正本的历史意义是无可替代的,李青不想这么一件瑰宝,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 李青在家歇了半个月,发现经这么一闹,文官集团反而老实了,至少表面上如此。 按时上朝,按时下朝,不死谏了,不逼宫了。 表面看,风平浪静。 这天,李青进宫找到朱祁镇。 “皇上,我有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朱祁镇很大方,“只要朕能办到,无有不允。” 听到后四个字,李青差点没忍住要翻白眼儿,“是这样,我是个爱读书,好读书的人……” “先生可是囊中羞涩,买不起书?”朱祁镇问。 “不是,我想去文渊阁。” 朱祁镇一怔,“先生是想看永乐大典?” 李青点头。 “嗯…好吧。”朱祁镇略一沉吟便答应了,他把大典看的并不是很重,“不过,先生翻阅时要小心些,莫损坏了大典,那可是太宗留下的瑰宝。” “这是自然。”李青满口答应,“那我去了。” “等一下。”朱祁镇叫住他,提出条件,“以后常来上朝。” “这……行吧。”为了偷大典,李青是豁出去了。 ~ 文渊阁, 珍藏《永乐大典》的地方。 不过这里异常冷清,只有几个小太监负责日常清洁打扫。 这主要是李青之前搞刊印,建图书馆售卖大典的原因。 事实上,永乐大典传播力度非常广,称不上烂大街,但也绝不是千金难求。 当初光是朝廷授权售出的大典,都不计其数,加上后续民间手工誊抄,真实流向民间的书籍数量,堪称恐怖。 不过,大多都是被人拿来做收藏,反而失去了它本有的价值。 原因很简单,大典太庞杂了,一般人根本看不过来,而科举考试的内容都集中在《春秋》、《大学》等有限的书籍中。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永乐大典》传播虽广,但内容传播却很有限。 文楼内,除了李青,就是几个小太监了。 现在的李青可是宫中红人,几乎没人不认识他,几个小太监可不敢得罪他,只是嘱咐了下别弄坏了书,便不再打扰。 李青的可操作空间很大。 看着那一笔一画都是手工抄出来的优美文字,李青满脸欣然,虽然内容一样,但观感实在好太多了。 … 十月初,朱允炆送来了三大口箱子的刊印版大典。 李青分门别类后,开始针对性地一换一。 小太监怕得罪李青,不敢搜他的身,平日都是例行公事般的扫了眼书架,确保书没少就行了。 他们压根就没想过李青会偷书。 毕竟……谁会在皇宫偷东西啊? 且还是太宗留下瑰宝。 太监们的粗心大意,为李青偷书提供了作案机会。 天冷了,穿衣厚,李青偷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有时进出一次能偷好几本。 袖里、裤管里、怀里、裤裆里……都成了他偷书的空间。 一本,又一本…… 上午一趟,下午一趟,李青偷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进入腊月。 李青已经将刊印的书,全部放进了文渊阁,而正本则是全偷了回来。 看着满满三大口箱子,李青满满的收获感。 不过,赝品已经没了,干偷的话肯定会露馅,李青只好暂停偷书大计,去金陵进些货回来。 乾清宫。 “什么?先生你又要请假,年后再回来?”朱祁镇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对得起你的俸禄吗?对得起……” “皇上,臣这次去金陵是为了朝廷。”李青打断,满腔忠心溢于言表。 “你是为了回金陵过年吧?”朱祁镇揶揄。 “不,臣真是为了朝廷。”李青极力否认,正色道:“皇上,当初查抄金陵富绅家产的事你忘了吗?那沈鑫,还欠着朝廷好几百万两银子呢。” “哦?哦!”朱祁镇转怒为喜,“那成吧,你去给朕把钱要回来。” “那我的请假的事……?” “朕允了!”朱祁镇也爱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