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求和信(1/1)

作者:墨损文香

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第736章 求和信

荆南最南, 桂阳城郡, 在把零陵城内的大小事宜全部交给蒋琬之后,李忧等人终于集结重兵,入主桂阳, 相比于其他四郡, 桂阳城明显穷的不是一点半点,别说碰瓷零陵了,就连一直作为屯兵重地的长沙城,那的百姓也要比桂阳城中的百姓活的更有滋味, 没办法, 荆南四郡之中,唯有桂阳城一直在江东的掌控之下,对城中的百姓来说,能够果腹,就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哪里还敢多求, 就连城中的坊市也没什么人了, 虽然这些年不管是平原、还是零陵,都在强调重商,但士农工商终究还是这个大汉天下的主基调,而这其中最为可笑的,就是在桂阳城中,唯一还在行商的,反而是最瞧不起商人的士族,也就是世家, 行商是需要原始资金的,而桂阳城中那些连果腹都尚且费力的百姓,显然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而对于真正的在天下跑商的商人来说,不管是独门独户,还是世家行商,都不会染指贵阳, 一个以赤裸裸的剥削制度来牟利的城池,显然就是商人的噩梦,涉足桂阳,和找死没什么两样, 所以城内的世家便一举夺下了商人的任务,靠着行商大举敛财,而且根本不担心城中的百姓会不将手中的铜板交出来,因为他们垄断贩卖的,都是粮食、药材一类的必须品, 虽然自古以来,商人地位便十分低贱,可天子不与民争利,以前朝堂里的世家,那是发自内心的瞧不起商人,自然也不会主动行商,好歹还算的上体面, 可自从江东所有权力都集中在世家手中后,江东世家也开始变得极端腐败,坊市之中,凡事售卖粮食等必须品的,清一色都是世家子弟,所以当周瑜被迫离开桂阳城后,树倒猢狲散,世家自然也不会继续在桂阳城逗留,顷刻间便随着周瑜尽数撤离, 所以, 城中的坊市便如同鬼市一般,说是荒无人烟也不为过, 这样的情况之下, 李忧等人的工作量自然也就提升了上来, “奶奶的!”, 政务厅中,坐在主位之上的李忧直接将笔仍在了桌上, “这帮狗日的世家,这才几年过去,竟然真能将桂阳城搞成这副鬼样子,这些政务处理完,恐怕天都要黑了!”, “习惯就好啊”, 郭嘉揉了揉眼眶,一副过来人的口吻,当初接手柴桑城那个烂摊子时,郭嘉就已经意识到这到底是一件多么烂的摊子,一个畸形的制度,对城市的破坏性几乎是毁灭性的, 相比于柴桑,其实桂阳城已经算得上是好多了, 伸展双臂, 郭嘉伸了个懒腰, 他当然理解李忧的想法,本来将零陵城内的繁杂政务交给蒋琬,跑到桂阳来,就是为了躲个清闲,可谁知道,桂阳城的政务处理起来竟然要比零陵还要麻烦, 相比桂阳, 零陵城内的诸项制度都已经成型、确立,蒋琬需要做的,是要肃清零陵前进道路上数不清的小石子,让这个已经施行的制度畅通无阻的维系下去, 而桂阳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相当于要重新修建道路,这个过程显然不会比清理石子来的更加繁琐,但可不会更加繁重! 这也是李忧等人现在焦头烂额的原因, “报!”, 就在李忧等人忙于政务之时,一名士卒突然从厅外奔来,单膝跪地,拱手说道, “启禀诸位先生,江东传来信报,想要和我方求和,并且”, “并且什么?”, 士卒抬头看了一眼,立刻如实禀报道, “并且,同样的信报,已经先一步传到平原城了!”, “嗯?”, 一直埋头处理政务的李忧突然愣了下神,抬起头来看向郭嘉等人,后者也心有灵犀的扭头回视,众人视线交互一遍,立刻便明白了江东的狗计俩! 求和,说的好听,但实际上,根据江东现有的情况,握手言和简直就是最可笑的事,需要扩张的其实并不是刘备,而是江东! 一旦不能掠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城池,只是现阶段的和平共处,对江东绝对没有任何好处, 接过士卒递呈上来的信件,匆匆扫过,果不其然,正是一封利益交换的求和信,与其说是求和,其实还不如说是求降! 江东的世家,愿意用大量的粮草、辎重,甚至是城池,让刘备可以不费兵卒便接手江东利益,而前提的条件,就是必须让这些世家继续留在江东安身立命, “哼!”, 李忧冷哼一声, “说的倒是好听,只要世家还在,江东就还是那个江东,这种条件,如何答应的下来!”, “这笔迹我认识”, 一直在一旁偷奸耍滑不做政务的贾诩突然凑了过来, “江东张昭的笔记,前几年军中死士截获过他的家书,就是这笔迹!”, “你麾下死士这么闲?”, “跑题了!”, 贾诩淡淡说道, “现在的问题是,能让这种求和书信传出来,孙权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不多了啊!”, “只要大军还在周瑜的手中,孙权就还在掌握着江东的话语权,只不过在朝堂上,完全还是世家说了算啊”, 李忧叹了口气, 现在江东的境况,不但孙权和周瑜头疼,连李忧他自己也头疼的很, 本来江东就有一大批主降的, 现在周瑜又打了败仗,正是他们提倡投降的好时候, “而且这帮孙子倒是玩的一手好离间,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提前先跟玄德公那边打好招呼,再将书信传到咱们手上,”, 李忧一边说着,暗自攥紧了拳头, 距离最容易产生的往往不是美,而是误解,现在江东又是献粮,又是献城的,自己这边若是坚持要打,解释成本确实太大了, “报!”, 不等李忧细想, 又见一名士卒匆匆而来, “启禀诸位先生!”, “友若先生到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