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第1040章 阴险的李忧
三十三万大军挥师而入西域,说是气势恢宏也不为过, 但唯一令人不解的, 是这三十三万大军在行军过程中没有经过任何城池,全部靠着自身携带的干粮以及西凉的补给线,这才堪堪抵达龟兹国, 这一点,也是李忧的计算, 根据贾诩自己的老实交代,他的确在贵霜腹地也有一些暗探,但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夸张,满打满算也到不了五十之数,究其原因,语言不通才是最大的障碍! 贵霜,也就是大月氏,其本来并没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虽然不管是其官方通用的文字还是刻在货币上的文字都是希腊语,但由于他征伐了不少周遭地区的小国以及部落,其语言还包括着犍陀罗语、摩揭陀语、吐火罗语,俗梵语,总而言之,便是其语言体系十分复杂,很难融入! 能够有五十人,已经是贾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结果了! 但正所谓有利便必然有弊, 李忧几乎可以确定, 自己这边也不太可能有贵霜方面的暗探, 毕竟真说道语言的复杂性,汉语才是最为繁杂的! 培养一个说希腊语或者吐火罗语不被听出异样的汉人或许只能说费时费力,但要是培养一个说汉语不被人听出异样的贵霜人,那可就难如登天了! 所以, 可以预见的是,贵霜方面想要得知汉军的实力、部署、人数这种细节的信息,唯一的可能性便是用斥候来探听消息, 所以, 李忧在一开始, 便命赵云将三千白马义从全部放出去,每五人为一小队,不用想着探听贵霜方面的情报,但只要发现对方的斥候,二话不说,直接斩杀,若留活口,军法处置! 五天左右的行军路, 光是白马上报所斩杀的贵霜斥候的人数,就端的有五百之数! 当然, 这其中肯定有杀错的,毕竟肯定有一些周遭小国想着先派人探听虚实,然后再考虑到底当哪边的墙头草,但这种时候,李忧可不会有任何心慈手软,管你是谁的斥候,只要是斥候,当杀不论,杀错了就算你倒霉,主打一个管杀不管埋! 这么做的目的有二, 其一, 便是隐藏自身情报,不为敌所察, 其二, 便是在开战之前,给贵霜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而后, 在双方汇合之后, 立刻便展开了关于真正对敌方针的讨论! 中军帐内, 一众文臣武将皆是在这儿,听着李忧接下来的见解,当然,他们的意见并不统一, 郭嘉、荀攸、程昱等人还是更倾向于听从李忧的见解,兵分两路,一路顺着龟兹北上讨伐北匈奴,不用想着向吕布之前对付乌桓一样考虑怎么将对方彻底灭族,只需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的北匈奴元气大伤就行,目的就是让他们在征讨贵霜的时候后方不出乱子, 毕竟这种长线作战,一旦他们深入贵霜,后方北匈奴突然再度来犯西域,断了汉军的后勤保障,别说三十万人了,就是一百万人也得饿死在贵霜! 但也有像刘晔这种心急的,想要先集结重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击退贵霜,随后在分出两三万人马驻守西域,防止北匈奴来袭, 刘晔的这种做法,其实也没什么不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这种办法更加容易取得第一场大胜,但很显然,弊端也会更大, 李忧捏了捏眉心,有些无奈的看向刘晔说道, “子扬先生,虽然你这个谋划也有其独到之处,但我还是觉得,没必要为了第一场大胜弄得这么急切,而且,就算咱们分兵,人数上也不在劣势啊!”, “但那岂不是等于给敌军以可乘之机?”, 刘晔皱了下眉头,不解说道, “既然能一战而胜,为何不先站稳脚跟在说?!”, “按照平原侯自己提供的情报来看,那贵霜的实力绝对不能小觑,如果不能一战而胜,让其龟缩防守,岂不麻烦?”, “话不能这么说!”, 听到刘晔的想法后,李忧终于知道了对方纠结的点在哪,只见他看向刘晔道, “有的时候,就是越怕麻烦越麻烦!”, “那贵霜之所以敢来犯大汉,其实并不是不怕我家主公或者你家主公,说到底,他们只是不怕马家罢了!”, 马超:“?”, 听到自己似乎被小瞧了的马超刚想说话,就让一旁的周瑜把嘴给捂上了,而没被干扰的李忧则是继续说道, “现在地方斥候被我方全部隔断,一时之间肯定不知我军身前,可一旦对方发现我们竟然能集结三十余万大军,用脚指头都能猜出来,这是我大汉最强盛的军队之一!”, “到时候,输赢倒是小事,既然他们敢把手伸到西域,估计也就做好了被反制的打算,一旦这帮王八蛋觉得西域不好抢,又将我们视作大敌,万一真退回葱领之后就堵着各处山口不让咱们过去,大家岂不是全都白玩?!”, “这”, 听到这番话,刘晔才反应过来,原来李忧这么做除了稳固后方,竟然还有示敌以弱的作用, “是我考虑不周!”, 拱手一礼,刘晔老老实实的认错,这种国战层面上的决策商议,可没人敢作意气之争,大家都是老老实实的坚持自己的看法,但谁要是错了还敢抬杠? 好! 那就做好在史书上遗臭万年的准备吧! 所以在刘晔意识到自己的谋划有问题时,果断采取了认怂的策略, “子扬先生莫要如此客气!”, 李忧也并不是什么蹬鼻子上脸的人,只见他拱手一礼,恭敬说道, “我的想法很简单!”, “用不算离谱的兵力,展现强横实力的同时逼退外敌,然后做出一副万事大吉,不想追击的姿态,等到贵霜大军全部退回葱岭之后!”, “我们!”, “悄悄地过山,出声地不要!”, 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