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谷贵不一定益农谷贱也不一定伤农(1/1)

作者:不吃猪饲料

铸无上运朝,我为人族挽天倾第463章 谷贵不一定益农谷贱也不一定伤农

所谓谷贱伤农,此之言语自古有之。 在华夏古代,倒是也有一系列措施保证粮价的运转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限度之内。 然而。 “谷贱伤农”四字,却少有实现。 在经济不发达的古华夏,此四个字也多是停留在朝堂士大夫们的悲天悯人的话语之间,其还多为标榜自身为民做主之心。 然而实际上从王朝由上至下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却也只能是维持在理论阶段,亦或者存在于士大夫、商贾之间的交谈间。 想要真正将其落实,却是难上加难。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此便是如此。 粮价高了,百姓手里的余粮也依旧卖不上价,经过层层盘剥的收购之下,百姓到手也只有那三瓜两枣。 粮价低了,同样也是如此。 对于百姓而言,不管粮价的高低,其真正得到了利益的也只有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和精明到骨头里商贾了。 那些种粮、卖粮的百姓想要从这两股势力中获得利益,其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曾经的大明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魏宗贤比任何人都明白稳定市面上粮食价格的重要性。 从他以前的角度来看。 粮价每上涨一成,产量便会上涨三成,税收也会明显的上涨。 这对于整个王朝而言,绝对算得上好事。 所以不管是当年的大明如何,其粮食价格却也是居高不下,甚至在乱世来临之时越发的昂贵,根本不会说官府主动要求粮价降低了。 然而如今听到主子秦天纵的一通分析,魏宗贤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角度。 “居高不下的粮价,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百姓种田的积极性,毕竟高昂的粮食价格,倒也能够催生部分农业的发展,然而也只是部分罢了。 实际上,在整个华夏,豪绅地主占据大量土地的情况下,真正得到便利的却只是那些吃的脑满肠肥的豪绅地主罢了,农民真正想要得到便宜,过上好生活,却是难上加难。 在你看来。 既然粮价高了,那必然到百姓手里的钱财就多了,然而实际上真的是如此吗? 高昂的粮价,会引发市面上大部分商品的涨价,这个涨价最后所付出的代价依旧会加持在百姓身上,那因为粮价的上涨得到了半点便宜的百姓实际上付出得更多。 而如今粮价降低了。 至少粮商利润进一步压缩了,百姓购粮所耗费的钱财也少了,如此不是变现减轻了百姓的压力了吗?毕竟不是所有百姓都自行种粮的。”秦天纵缓缓道。 魏宗贤若有所思的听着。 作为如今宫内大管家,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倒是懂得了一些经济学的知识,也能够听懂秦天纵的话。 略微一思量。 他便能发现,主子秦天纵所言的话中,确也系如此。 粮价的上涨可能明面上看着利于种地的百姓,但实际上却是便宜了那些拥有着大量土地的乡绅以及操控粮价的奸商。 所谓的“谷贱伤农”也不过是为官者、奸商为了自身利益冠冕堂皇的说辞罢了。 谷贱,伤的不是农。 而是那些拥有大量田亩的奸商和士大夫。 毕竟也只有他们才是真正得了实惠之人。 “主子,那按照您的意思是粮价越低越好吗?”魏宗贤好奇的问道。 “当然也不是!粮价具体维持在什么区间,这是根据王朝粮食出产的数量决定的,乃是户部需要关心的事情,具体也得看他们如何测算粮价。 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 在大夏目前的土地制度之下,粮价稍微低一些对于百姓而言却是实打实的好处。 百姓看一朝一夕之得失,可能觉得官府打压粮价是害了他们。 然而实际上却是为了他们好。 你且需记住。 不管是华夏历朝历代也罢,还是如今的大夏也好。 一旦有利益入了豪绅地主之眼,那这件事所带来的好处便与普通的百姓无缘了。 就拿如今大夏最为简单的官营田种植来说。 为何要将官营田种植户的酬劳压低,其本意便是如此。 大夏可以给他们高昂的种植报酬,大夏也承担得起。 然而前期王朝初定,各方能够获得的利益较多,各方势力看不上这三瓜两枣。 一旦大夏各方利益分配完毕,难保这些人触手不会伸向这些原本他们看不上的蝇头小利中去。 若每月给种植户一万大夏币作为酬劳,各方势力必然趋之若鹜,各路牛鬼蛇神也都将冒出来,百姓想要获得这样一份背靠官府的差事,那是难上加难。 但这个差事每月也就三千大夏币,那这些牛鬼蛇神又如何会与百姓争利呢?” 听到这话。 魏宗贤顿感有些振聋发聩。 这是他以前从未想过的。 当年的大明从国库不知道下拨了多少银两至地方,然而这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全然没有半分水花溅起。 灾没赈到,事情也没解决。 唯独富了那批满嘴仁义道德的东林党,或许这就是原因。 正如主子所言。 钱给得太多了,牛鬼蛇神也都出来了。 也只有那三瓜两枣,或许才能真正到百姓的手中。 “多谢王上指点!”魏宗贤附身道。 秦天纵笑着摇了摇头:“这一点上你要多向善保学习,善保要不说说你的心得?” 说着。 秦天纵看向了一旁低头不语的和珅。 魏宗贤也同样将目光投向了和珅。 作为宫内行政主管与宫内财务主管,二人自然是相熟的。 以前的魏宗贤怎么也看不上和珅。 毕竟和珅是鞑子出身,在魏宗贤看来这就是敌人。 然而自从和珅将内帑打理得井井有条之后,魏宗贤便是改变了看法。 这个鞑子,确实本事不小。 至少这么久了。 只听见说国库缺钱,却没听到过内帑缺钱之事。 宫里当差的人都知道,主子是开明之君,其也并不像历朝历代那些帝王一般,守着内帑作为私产,就算是天下大乱,也不见得会动分毫。 相反。 主子经常以内帑钱财调拨国库,甚至用来资助军需等等。 如此情况下,也造就了内帑负责人巨大的压力。 毕竟遇到个动不动就用内帑钱财的帝王,一旦没有生财之道,那还真不好伺候,稍有不慎内帑就会入不敷出。 然而自从和珅接管内帑后,却也从未听到过内帑无钱之事发生,如此可见和珅能力之强。 低着头不语的和珅听到秦天纵点名,缓缓的抬起头,笑道:“王上谬赞了!微臣哪里有什么本事,不过是托王上鸿福罢了。” 秦天纵摆了摆手,道:“你做得如何,孤是看在眼里的。孤之所以放心将内帑交给你了,便是因为如此,你无需谦虚。” 和珅不语,只是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 能够被领导点名表扬,这可是不容易的事。 片刻后。 和珅才看向魏宗贤道:“魏公公,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大道理!我同你讲个故事,你便明白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