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李承乾:臣请燕王李恪赶赴草原安抚民心(1/1)

作者:才拥佳人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第322章 李承乾:臣请燕王李恪赶赴草原安抚民心

在李恪的详细论证下,包括李世民在内的诸多人,其实已经或多或少相信了李恪的观点。 所以,在李恪退下后。 李世民一边吩咐拔营,一边先后派出了三批快马,前往长安查探。 等到狩猎返回的队伍,还没走出骊山的地界。 就收到了来自第一批斥候的奏报。 正如李恪所预测的那般,地龙翻身(即地震)确实发生了。 但得益于这次地龙翻身,只有轻微的晃动,并未产生任何破坏。 许多人还未察觉,就已经悄然过去。 所有,并未影响到长安以及关中百姓的生活。 李世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既有庆幸也有感慨。 庆幸的是,地龙翻身并未造成预期的灾难性后果,长安、关中无恙。 感慨的是,李恪的才华与智慧再次得到了验证。 他的预测不仅避免了朝堂的紊乱,也有效的杜绝了错误的政令。 所有,为了奖励李恪,补偿一下自己这个父亲,未曾好好陪伴过李恪成长的遗憾。 李世民拒绝了李恪返回蓝田县的请求,让其一同返回长安。 等到,李恪返回长安的王府之后。 李恪就收到蓝田县传回的消息,在蓝田县疗养的长孙皇后、杜如晦等人,也都皆已返回长安。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算是李恪也有过一瞬的短暂失神。 按照李恪的本意,肯定是希望亏空身体的长孙皇后,以及长年累月累坏身体的杜如晦,能够继续在蓝田县静养,以此改变他们短寿的命运。 只是没有想到,自己耗费诸多的心力与时间,精心安排的疗养计划,却好巧不巧的遇到了地龙翻身和李世民遇险,这两件事。 地龙翻身这件事倒也还好,毕竟其影响几乎微乎其微,没有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但是,这次李世民遇险,涉及到丈夫李世民以及长子李承乾。 也难怪长孙皇后坐不住。 毕竟,李承乾乃是当今太子,需要考量的事情远比常人复杂。 长孙皇后自然是担心李承乾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心态,亲自回到长安,给予李承乾最坚实的后盾与支持。 长孙皇后一但要离开蓝田县,返回长安。 作为臣子的杜如晦和秦琼两人,自然也不好再待在蓝田县。 李恪望着窗外,心中五味杂陈。 他理解长孙皇后的担忧与急切,也敬佩杜如晦与秦琼的忠诚与担当。 然而,他更希望的是,这些人能够真正地放下朝堂的纷扰,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以调养身心,延长寿命。 但似乎历史总是充满了必然性。 虽说,有他这个变数的存在,但是一旦当他想要改变某些既定的轨迹时,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阻碍和挑战。 随后几天,李恪在皇宫与李世民、长孙皇后等一众皇室成员,平平淡淡的度过了贞观二年的岁末时光。 来到了大年三十这天。 过了今天,波涛荡漾的贞观三年,即将如期而至。 今夜,皇宫内要举行盛大的庆典。 那些一连着休息了十来天休沐日,五品以上的官员,也要来到皇宫内,一同参与这场辞旧迎新的盛宴。 灯火辉煌的宫城之中,一向严肃沉稳的宫女和内侍,此时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 后宫之中,更是欢声声此起彼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新年的期许与喜悦。 作为压轴的李世民,自然不会太早出场。 于是,作为国家的储君,未来的皇帝。 李承乾身着华服,穿梭于宾客之间,他既是皇室的一员,也是这场盛宴的重要角色。 举止得体,言语谦逊的他,与每一位前来的官员及其家眷亲切交谈,展现着储君应有的风范与气度。 成为了这场庆典上备受瞩目的焦点。 似乎冬季狩猎时的失误,已经消弭的无影无踪。 不过照比往年在偌大的太极殿内,全靠几个火盆,御寒全靠抖的文武百官。 等候中的他们,今年可是舒服了太多太多。 八个壁炉分散在太极殿的内,不时有宫女和内侍往炉内添上一两根柴火。 整个殿内都是暖烘烘的,壁炉上面,还有烧的咕咕冒泡的水壶,水壶里面泡着香气扑鼻的茶水,正不停的添加到那些大臣茶盏里。 “燕王殿下的智慧,真是冠绝古今,不说其他的,单单让这寒冷的冬日变得温暖舒适,就算的上大才啊。” 一位已经脱掉狐裘,只穿着朝服的官员轻抿了一口热茶,赞叹道。 他的话语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众人纷纷点头,乐呵呵的议论着。 全然没有注意,正在与长孙无忌交谈的李承乾,脸上闪过一道晦涩难明的表情。 就连站在一旁,正与几个少府官员讨论琴棋书画的魏王李泰,也露出了一丝不悦的表情。 而作为被议论的主角,李恪。 此刻,也早已换上了一身盛装,只不过他并没有着急赶去赴宴,而是赖在母亲杨妃的凤寰宫中。 在院子,架起了一个烧烤架,一边撒着小二来福从醉仙楼厨房,找来的调料,一边吃着烧烤。 “恪儿,现在都什么时间了?还不去赴宴吗?难道你还想你阿耶等你啊?” 穿着一身华丽衣裳的杨妃,看着院子内,把整个凤寰宫中的宫女和内侍指挥的团团乱转。 自己却在悠然地享受着烧烤的李恪,发出了灵魂三问。 听到杨妃的话,李恪抬头望向母亲,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 非但没有就此停手,反而朝着杨妃招呼道。 “阿娘,没多少时间了,快来点点肚子吧!” 在李恪从前身那里得来的记忆,寻常人家的过年,大年三十,会吃到一年当中,最丰盛的一顿饭,称之为年夜饭,又叫团圆饭。 像今晚皇室举办的宴会,吃的东西,肯定比寻常百姓家要丰富千百倍,珍馐美味,琳琅满目。 但是,吃不吃得到热腾腾的饭菜,那就不好说了。 首先,那些菜肴从御膳房来到太极殿就需要一段时间,等到上了菜了。 皇帝还没讲话,你不能没有礼貌的就先开吃吧? 等皇帝一番长篇大论的祝福与训诫之后,再轮到众臣回礼敬酒。 这一番流程走下来,桌上的菜肴,怕是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温度与鲜味。 更何况,宫廷宴席上,规矩繁多,每一口食物都需细嚼慢咽,不得有失皇家风范。 这样的用餐体验,对于李恪而言,远不如此刻与母亲共享的这份简单与自在。 “阿娘,寻常百姓家,都是逢年过节胖三斤,我们倒好了,一遇到逢年过节,瘦三斤都是轻,搞不好还要吃坏肚子,你胃又不好,你不怕你吃那些冷饭凉菜,闹肚子啊?” 李恪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戏谑,却也不得不说是道出了几分宫廷生活的无奈与真实。 他边说边从烧烤架上取下几串烤得金黄、香气四溢的肉串,递给杨妃,眼中满是温柔与关怀。 “就算娘亲你是坐女眷那边,那边的繁文儒节要少一些,但那在那个氛围里,您真能舒心享受美食?” 听完李恪的话,杨妃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作为前朝公主,杨妃自然深知宫廷生活的种种不易与束缚。 她望着李恪那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动。 “恪儿,你长大了,懂得关心阿娘了。” 杨妃轻声说道,接过肉串,轻轻咬了一口。 “是啊,宫廷之中,虽享尽荣华富贵,却也有诸多身不由己。但你阿耶身为帝王,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我们身为他的家人,自然也要为他分担一些。” “不是有句话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既然享受了你阿耶带来的富贵,自然也要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最大的支持与理解。” 杨妃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坚定,她望向远方,眼神中闪烁着对家人的深情与对宫廷生活的淡然接受。 这番深明大义的话,竟然是从自己的母亲嘴里说出来的。 以至于李恪咬在嘴里的羊肉,掉下来之后他都没有发觉。 看着杨妃,只觉得,这还是自己眼中,怒其不争,有些憨傻,又有些懦弱,遇到什么都不争不抢的母妃吗? 这简直就是一个深谙宫廷之道又大智若愚的女人! 他忽然意识到,或许他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自己的母亲。 在她温柔与顺从的外表之下,可能隐藏着一颗坚韧不拔、又明辨是非的心。 见到李恪一动不动的看着自己,杨妃在自己儿子面前,也展露出本来面目,就像是回到了曾经的当公主的时候。 她将手里的一串五花肉,三两下的就吃到了嘴里,右手捂着嘴,眼神中闪过一丝温柔与慈爱,左手拍了拍李恪的手背,含糊不清的鼓励道。 “去吧,螺儿,宴会即将开始了,别让阿耶等太久,新的一年里,表现的好一些。阿娘听人家说,朔方那个地方太阳毒就算了,隔壁就是突厥,太过危险了,你表现的好一点,让你阿耶给你换一个封地。” 说完见到李恪不为所动,又伸手去拿烤架上的烤肉,杨妃又站起身来,强行将李恪拉起来。 李恪见拗不过她,只好挺着半饱的肚子,带着小二来福以及几个蜀王卫,前往了太极殿。 要不说,一个不会卡点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李恪前脚刚找到自己的座位,才刚刚和太子李承乾、秦琼、程咬金、杜如晦、房玄龄等几人打过招呼。 后脚李世民就紧接着步入了太极殿。 一身黄色龙袍的他,威严自现,群臣纷纷起身行礼,恭迎圣驾。 皇帝到来之后,虽说宴会可以说是正式开始了。 但是,流程才刚刚开始。 李世民首先发表了一下新年贺词,以及对过去一年国家大事的总结与未来展望。 “众爱卿,新的一年已至,朕在此与尔等同庆佳节。过去一年,我大唐风雨兼程,既有边疆的烽火狼烟,也有朝堂上的智计较量,更有百姓的安居乐业。朕深知,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在座每一位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李世民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臣民的感激与认可,他继续说道。 “新的一年里,朕期望大唐能更加繁荣昌盛,边疆稳固,百姓安康。同时,也望诸位卿家能够继续秉持忠诚与智慧,共同为大唐的未来添砖加瓦。” 随着李世民的贺词结束,殿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宴会继续进行,乐舞交织,美酒佳肴,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 只不过那只属于台下那些大臣们。 李恪还得跟在大哥太子李承乾的屁股后面,先是给祖父李渊磕头拜年,送祝福。 完了之后,然后还要挨个给宗室的那些长辈拜年。 随后,就算是长孙皇后所在的女眷那边,也不能少。 让人感到无法接受的是,这样一圈下来,额头都磕的眼冒金星。 除了数十枚贺年钱,也就是新春钱外,就连压岁钱都没有看到一文。 要知道这种新春钱,体形小也就罢了,还不怎么精良,都是民间私人铸造,用来讨个好彩头的花钱。 论起它们的价值,或许加起来也换不来一笼馒头。 这样一圈下来,让李恪抓狂的是,在前往女眷那边的时候,大名鼎鼎的秦王破阵乐错过也就算了。 只是,就连据说李渊老爷子亲自排练的舞蹈“画中有舞”也没看到,就有些让人无法接受。 根据小道消息称,这些舞姬,迎风柳腰。 跳舞时,更是只穿上一件轻纱帐。 轻纱曼舞间,若隐若现,宛若仙子降临凡尘。 如此盛景,错过岂不让人觉得可惜。 大约寅时,也就是晚上四点,李恪这才拖着精神疲惫的身子返回了凤寰宫。 只是,还没睡上一个时辰,杨妃的乳娘雍偀,又将李恪给喊了起来。 “殿下,该起床了,要去参加大朝会了!” 卯时,太极殿外,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带着一大群估计守岁,守了一夜,眼睛通红的官员一同入宫给皇帝李世民拜年。 一夜未睡,进了太极殿,李恪熟门熟路的找了一个角落,朝拜完李世民后,就靠在上面打起了瞌睡。 这一觉可睡的够死的,直到大朝会上,地方刺史,各国使节、附属国使臣,接待完毕。 房玄龄出班,李恪这才被秦琼扯了扯,轻轻叫醒了过来。 李恪睁开睡眼朦胧的眼睛,就听到。 “陛下,如今春节已过,天气即将转暖,春耕将至,国之大事,微臣以为,应当派出农吏,前往各县,监督农事,特别是登州、莱州一带,农事懈怠,必须加强,微臣以为,陛下应当将农神祭祀,昭告天下!” “臣附议……” “臣认为……” 一个个穿着红色长袍,或者穿着紫色长袍的官员走了出来,纷纷就春耕事宜发表见解。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不时点头以示赞许,显然对众臣的关切与责任心感到满意。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春耕乃国家根本,不可有丝毫懈怠。房爱卿所提农神祭祀之事,甚合朕意。朕决议从明日开始,沐浴斋节,七日将与皇后一起,前往皇庄“扶犁亲耕”。 眼见文臣拿了今年政事的头筹,武将那边顿时也坐不住了。 憋了许久的代州都督张公谨建议,以颉利可汗与唐结盟又援助叛军梁师都为借口,向突厥开战。 只是,兹事体大,李世民一时间并未立即应允。 准备私下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商议一番过后,再重新定夺。 只是,还不等李世民回复张公谨。 历来只看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太子李承乾,难得站了出来,朝着李世民道。 “启禀陛下,臣觉得张公谨之担心并无道理,突厥人骁勇善战,去年就曾派兵援助梁师都,虽然被燕王及时平定,但是也算是违背了盟约,现在突厥人人心惶惶,政治混乱,儿臣唯恐贼子会将内部矛盾转化为针外部战争……燕王李恪,素有贤名,允文允武,为了稳妥起见,儿臣还请父皇,尽快让燕王李恪前往大草原,安抚朔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