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第378章 难道北方大地就不是大唐的领土了吗?(改)
其中就算是见多识广的萧瑀也不禁微微动容。</p>
要知道,古代粮食的话,一石差不多是120斤,半石的话就是60斤。</p>
一个成年人每天的粮食消耗,因年纪大小、个体差异和劳动强度等有所不同。</p>
纯以一个成年人每天消耗 15斤至 2斤粮食来计算,半石粮食大约够一个人吃30天到60天左右。</p>
这可是了不起的大手笔。</p>
这次受灾的灾民,陆陆续续差不多有近70万左右。</p>
若是将他们全部送到燕王李恪的封地。</p>
这次讨伐突厥所需,让他们绞尽脑汁,都暂时没有想到确切办法的军粮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p>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这还不需要消耗国库的任何一粒粮食。</p>
也不需要寅吃卯粮,消耗未来的赋税。</p>
几乎可以说是无本的买卖。</p>
想到这里,这位前朝时就是高官的萧瑀,也不知道是不是觉得李恪的这个办法,非常适合破解眼前的局势。</p>
还是这位前朝老臣在知道这个办法,乃是杨妃的儿子,前朝皇帝杨广的外孙燕王李恪所提出的,勾起了他心中的一丝感慨。</p>
想起了当年盛极一时的隋朝,却因种种缘由走向末路。</p>
如今,前朝皇室之后竟能在大唐的困境中挺身而出,提出如此大胆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p>
这或许便是命运的奇妙之处。</p>
想着虽然自己不满前隋皇帝杨广的昏庸与荒淫,带领了萧氏宗亲归附了唐朝。</p>
但他还是被杨广授以了内吏侍郎的职务,委以重任。</p>
可现在既然他的外孙燕王李恪,想要做出点功绩,为受灾百姓排忧解难。</p>
那么他就顺水推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p>
也算是,帮扶一把这位故人的后辈。</p>
想到这里,萧瑀再次拱手道:“陛下,燕王之策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臣以为,此策亦有诸多可取之处。若能妥善安排,必能为大唐带来诸多益处。”</p>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可解此次灾民之困,要知道现在粮食紧缺,已经有很多百姓卖儿鬻女,情况危急。”</p>
“其二,能为朔方之地注入新的劳动力,促进其发展,众所周知,北地百姓常年被草原人劫掠,人口一直难以增长。往年北地不安宁,长受突厥这些草原人的压迫。”</p>
“可如今,征讨大军已经前往草原,北地往后肯定会迎来安稳时期。有了这些灾民的加入,不仅可以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还能加固城池防御,为大唐的北疆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p>
“再者,新的人口也会带来新的活力与创造力,促进当地的商业贸易发展,让朔方之地逐渐繁荣起来。”</p>
“其三,还能为征讨突厥提供军粮保障,助力大唐稳定边疆,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p>
萧瑀的这番话说完,台下群臣都是微微点头,认同他的观点。</p>
唯有少数如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觉得,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p>
但是总感觉哪里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p>
只不过,长孙无忌作为李恪现在板上钉钉的老丈人,自己的女婿提出这样的计划,肯定有他的考虑,他一时也不好明确表态。</p>
一向喜欢帮助李世民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他,罕见的保持了沉默。</p>
只是,脸上的表情,却有些不太好看。</p>
想必心里此刻正在暗暗埋怨李恪给他找麻烦</p>
因为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赈灾失利,而受到牵连收到处罚的杜正伦,张玄素、韦挺三人。</p>
在听到萧瑀的这番话后,觉得这是一个戴罪立功的好机会。</p>
其中,杜正伦立马拱手附和道:“陛下,臣以为宋国公所言极是。燕王此策若是能妥善施行,此次的旱灾危机必能迎刃而解。灾民得安置,朔方得发展,军粮有保障,实乃一举多得之良策。”</p>
紧接着,张玄素也点头道:“陛下,微臣也赞同这个计划,燕王李恪本就拥有足够的赈灾经验,他既然提出这个办法,肯定就能妥善安排各项事宜。”</p>
“微臣也赞同,陛下。燕王殿下既然开口许下这等承诺,必然就有实现的能力,至今为止,微臣还没有看到过燕王殿下有食言的时候。”</p>
“且此次行动若成,于大唐而言意义重大。毕竟避免了更多百姓陷入绝境;也为边疆稳定提供有力支持,陛下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啊!”韦挺接着说道。</p>
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还有些拿不定主意的话。</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