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新计划124(2/2)

作者:牛角的二师兄

开局救皇帝第123章 新计划124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鹤天的整合计划更容易实施。”</p>

朱由校对赵鹤天的计划表示赞同和支持,他认为这是一个既能扩大大明疆域,又能削弱草原势力的好计划。</p>

他本决定立即着手准备实施这个计划,并让赵鹤天尽快返回京城以便进一步商讨细节问题。</p>

可朱由校轻叹一声,深知朝政之事关系重大,他决定召集六部尚书及内阁大学士,聆听他们的意见。</p>

赵鹤天所提之建议,实乃胆大包天之举。朱由校在毫无预警之下,感到难以抉择,若此事不成,他一人难承其重。</p>

因此,朱由校计划将此重担分散至诸位大臣之间。</p>

毕竟,广泛吸纳各方意见,方能避免被讥为独断专行。</p>

此时,内务部尚书与内阁大学士们已获悉赵鹤天的书信与奏报,正急匆匆地向皇宫赶来。</p>

他们心知肚明,赵鹤天的战报对朝廷决策至关重要。</p>

张瑞图与黄立极交谈时,不禁问道:“您认为当前战事进展如何?”</p>

“赵鹤天送来的书信,是否意味着战局出现了变故?”</p>

黄立极摇了摇头,面露复杂之色,似乎既有惋惜也有认同。</p>

他沉声道:“赵鹤天用兵如神,山顶要塞已落入我手,外援难至,敌军难以撼动其分毫。”</p>

“此人力挽狂澜,对局势的掌控更是滴水不漏。虽然不愿夸赞,但事实摆在眼前,此战必胜,只是胜果大小而已。”</p>

张瑞图闻言缓缓点头,尽管他们与赵鹤天政见不合,同为魏忠贤麾下,但对赵的能力还是心中有数。</p>

他暗自思量,林丹汗的生死未知,这对战局的影响举足轻重,若其身亡,应对之策必将随之改变;若尚存,则需另谋良策。</p>

黄立极出言道:“此刻多虑无益,待我们进入皇宫,一切自会水落石出。”</p>

众人恍然大悟,觉得言之有理。</p>

然而,在通往皇宫的途中,他们却被拦截下来,原来有人发现了诸位大人的动向。</p>

黄立极步出车槛,向王体乾施了一礼,恭敬地称道:“王公公,听闻前线的战报已经传回。”</p>

“我们得知内侍已将战报送入皇宫,我等欲向陛下请安之余,顺便询问战报之事。”</p>

王体乾脸上的笑意如春花般绽放,毕竟赵鹤天亦是他的政治盟友。</p>

他喜悦地回应道:“诸位大人,安全送回的战报实乃喜讯。”</p>

“林丹汗已被赵鹤天擒获,其军队亦归顺我军,大明边疆自此不再受草原部落之扰。”</p>

话音未落,众人脸上泛起激动的神情。</p>

尽管黄立极与张瑞图的表情稍显沉稳,但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p>

年轻的官员们忍不住欢呼出声,却又觉得在如此庄重的场合失了分寸,急忙收敛情绪。</p>

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孙之獬,他因投靠赵鹤天而对此次战事格外关注。</p>

虽然未曾亲赴战场,但他深知此战胜利的重大意义,赵鹤天的地位稳固,未来更是光明无限。</p>

王体乾继续说道:“战争虽已胜利,但赵大人归来后定会提出新的方略。”</p>

“我们必须共同商议,以应对未来之挑战。”</p>

众人听后无不惊奇,纷纷猜测朱由校究竟接到了赵鹤天何种惊人之语,以至于如此震撼。</p>

黄立极更是急切地想要了解赵鹤天究竟向朱由校传达了什么信息。</p>

此时,众人已汇聚于乾清宫外,等待进宫朝见。</p>

他们在王体乾的带领下步入宫中,心中充满了对赵鹤天的敬仰与期待。</p>

听闻赵鹤天的战绩后,众人更是对他刮目相看,期待他归来后能共享胜利的果实。</p>

然而,对于赵鹤天的年轻与成就,众人不禁心生敬畏。</p>

他们自认或自家后辈与之相比,显得黯然失色。</p>

但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为正是赵鹤天一举,解决了朝廷多年来无法解决的北疆问题。</p>

这一伟大的功绩,足以让他名垂青史。</p>

而对于众人而言,如何面对赵鹤天这位新晋的英雄,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p>

张瑞图的眼中掠过一丝精光,他率先迈步而出,沉声道:“的确,赵大人此次立下汗马功劳,若不予以嘉奖,实在难以服众。”</p>

“朝廷的赏赐应当既慷慨又审慎,以示天下:为朝廷尽忠者,绝不吝啬封赏。”</p>

朱由校微微颔首,对张瑞图之言深感赞同。</p>

然而,孙之獬的目光亦有所闪烁,似乎触及了某个敏感的念头。</p>

张瑞图与赵鹤天的关系究竟如何,在此时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否真心为了赵鹤天着想?</p>

这两个人的关系不好,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如果说张瑞图就是为了赵鹤天好,那他自己都无法相信。</p>

孙之獬心中疑云重重,很快便洞悉了此事的关键所在——恐怕张瑞图正是想要捧杀赵鹤天。</p>

“年仅二十余岁便获此殊荣,未免过早。”</p>

孙之獬暗自思忖,“如今天下未定,战事频发,若赵鹤天再次征战有功,朝廷又当如何赏赐?”</p>

他不禁对未来充满了忧虑,但同时也不至于过分担忧。</p>

毕竟朱由校乃是一位敢于作为的君主,对于那些真正能为国家出力的人,从不吝啬给予荣耀与奖赏。</p>

“凤凰于飞,亦非遥不可及。”</p>

孙之獬心想,尽管无人明言,但就连深宫中的太监魏忠贤都已接近九千岁之尊荣,距万岁仅一步之遥。</p>

虽然人皆知魏忠贤不可能跨越那最后一步,但这至少证明了朱由校愿意赋予臣子极高的荣誉。</p>

然而,对于魏忠贤的未来,众人心知肚明,恐非善终。</p>

若赵鹤天真的得以位极人臣,谁又能保证他的结局会有所不同?</p>

这也是一个未知之谜。</p>

然而,如今再深究以后已无必要,那些尽是后话。</p>

眼下,赵鹤天立下的汗马功劳,对孙之獬而言无疑是喜从天降,他的脸上也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却未起身发言。</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