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雄狮第五十八章 卡尚瓷
清理“西方影响”的重磅炸弹尚未落地引爆,万王之王的御驾已经离开阿尔达比勒,临行之前他又签发一道命令——将皇室收藏的一百余件各式瓷质器皿用于装饰圣墓建筑群。</p>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易卜拉欣最近得知他要收到新一批来自陶瓷行会的贡品,据称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足以媲美撒马尔罕进口来的中国货。</p>
赐给扎卡里亚的小瓷像和收藏在皇宫里的瓷质象棋以易卜拉欣的审美水平来说已经足够精致,此前对陶瓷了解不多的他因而对此产生足够多的兴趣,毕竟伊朗瓷器要是能被国际市场认可,在地理上离主要市场更近的萨法维王朝未必不能吃下一大块蛋糕。</p>
因此,恰好位于回程路途中的陶瓷重镇卡尚让易卜拉欣驻足,甚至略过神学院和圣地所在的库姆。原先仅准备接待大队人马过路的本地官员立马腾出城里最好的住宅,又先紧急采购、征用足够数百人和千余匹马消耗约一周的物资。</p>
得知君主的来意,县长立马召来行会领袖和商人陪同参观,众人鱼贯进入本地的一个陶瓷工场,这里的窑炉烧制瓷砖和各式陶瓷器皿,工人被明确地分为制陶工、制砖工和制瓷工分班。此处作坊的工头恭敬地向易卜拉欣介绍这里的产品、所用工艺以及订单的来源——瓷砖主要供应国内的清真寺等诸多建筑的修缮、陶瓷器皿的需求有一大半来自海外,阔气的印度王公和雄心勃勃的莫斯科大公为之倾倒、威尼斯和亚美尼亚经销商直接为西欧消费者定制产品。末了他自豪道:“我们能比桃花石的工匠赚走更多法兰克人钱袋里的银子!”</p>
此话所言非虚,西欧与东亚之间的直接联系因易卜拉欣的有力干涉迟迟没能建立——若是一切顺利,葡萄牙人托雷·皮雷斯过几年就去觐见明国天子了,没有中欧海贸刺激,中国瓷器的外销规模尚未膨胀,被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谓顺理成章。</p>
根据粗略统计,单是卡尚一地在去年就外销数千件瓷器,参与对外贸易的还有设拉子、尼沙普尔、马什哈德、大不里士、巴格达、萨迈拉等大小窑口。</p>
但准确地说,这里的伊朗“瓷”与中国的瓷并非同一个东西,穆斯林工匠所用的原料并非瓷土,而是将黏土、石英砂和玻璃熔块等按比例混合制成熔块瓷胎,并覆盖锡釉或虹彩釉烧制出“半瓷”,也可称为砂玻器。</p>
这一技术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的伊拉克和埃及,后又扩散至乌玛各地,伊朗地区则稍晚接受这一技术,卡尚、尼沙普尔等地后来居上地成为重要生产中心。而蒙古统治则进一步让伊朗登上技术高地,伊尔汗国及帖木儿这两个时期与中国的深入交流深刻地影响了伊朗的陶瓷业。</p>
正因如此,伊朗陶瓷业才能在萨法维统治稳固后迎来复兴,得益于穆斯林工匠高超的制造技术,亚美尼亚商人才能让西欧消费者相信他们花重金购买的瓷器都是正牌中国货,假不了!</p>
这一趣事让第一次听说的易卜拉欣啼笑皆非,虽然把欧洲佬蒙在鼓里赚了很多银子,他还是不满地吐槽:“无论是哪产的,他们都应该掏同样的钱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