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之败家儿子第293章 神秘果实降临
寒风凛冽,京城的雪花纷飞,似乎在诉说着冬日的寂静与萧瑟。然而,在这白雪皑皑的京畿之地,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竟将数百间房屋压垮,让顺天府的官员们愁眉不展,弘治皇帝更是为此忧心忡忡。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则来自西山的消息,如同春风拂面,让林蒙瞬间热血沸腾,兴奋得仿佛打了鸡血。 他匆匆忙忙地赶到西山,来到了一处暖洋洋的温室之中。只见张信和朱厚照正站在田垄旁,一脸期待地望着他。 朱厚照一见林蒙,眼眸中立刻闪烁出兴奋的光芒,他玩笑道:“老林,你这人怎么总是神出鬼没的?该出来透透气,活动活动筋骨了。” 林蒙苦笑着摸了摸自己的额头,自嘲道:“脑壳疼,脑壳疼。” 但此刻,林蒙的心中却充满了期待,他迫不及待地转向张信:“怎么样?” 张信骄傲地回答:“十几亩的土豆地,如今已经硕果累累,特地请千户大人来验收成果。” 林蒙激动得几乎要热泪盈眶。 这三个大男人,此刻心中都有着说不尽的感慨。这片土豆地,凝聚了张信的全部心血。从最初的播种、观察习性,到收获果实,张信不仅精心挑选了最优质的品种,还通过精心调控土壤肥力、温度和光照,确保了土豆的优良品质。 这片暖棚,仿佛是四季如春的伊甸园,让土豆在这里不受季节限制地生长。张信更是对首批土豆种子的发芽过程进行了严格筛选,每一个苗头都是他的精挑细选。 为了探究土豆的亩产量极限,张信还特意密植了数亩土豆,投入了他所有的热情和精力。在这三个月里,他甚至无暇顾及远道而来的妻子——周王的女儿,她从开封娘家归来,而他在这段时间里,与她交谈的次数屈指可数。 张信的手上早已磨出了老茧,身形也因为长时间弯腰劳作而略显佝偻。林蒙依稀记得,张信曾经是风度翩翩的青年,如今却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农,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手臂上的死皮层层叠叠,令人触目惊心。 朱厚照虽然也黑了不少,但身形却愈发精瘦,下巴上长出了浓密的短须。他在土豆田里也出了不少力,尽管王先生还要在翰林院当值,但他总是跟着张信,无论是挑粪还是垦土,都毫不马虎。 这个小朱秀才,在西山的口碑极好,人们都夸他为人忠厚,虽然偶尔爱吹牛,但做起事来却实打实。此刻,林蒙带着满满的惊喜说道:“是密植的吗?”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田地里,张信的脸上泛起了层层红晕,仿佛他的喜悦都能透过皮肤,感染到周围的空气:“昨日一番辛勤刨挖,竟意外发现了几颗土豆,那个头,大得惊人,产量肯定不容小觑!” 话音刚落,张信的兴奋之情便如同夏日里的熊熊烈火,熊熊燃烧。 林蒙见状,忍不住蹲下身来,随手一刨,竟是一串串硕大的土豆,如同葡萄般挂满枝头,比上回培植的土豆大了不止一倍。 林蒙感动之余,不禁感慨:“真是来之不易,这几个月的辛勤耕耘,终于没有白费。” 张信听着林蒙的赞美,心中暗自窃喜,那泪水却如断了线的珍珠,悄悄滑落。 一旁的朱厚照见状,忍不住嗤之以鼻:“天天窝在家里装病,哪来的辛苦?” 张信闻言,立刻正色道:“殿下,这可不能这么说……” 张信深知朱厚照的身份,他是英国公之子,两人虽曾相识,但朱厚照却总是对他不屑一顾。而张信,这个“大孩子”,也一直对朱厚照的顽劣行为嗤之以鼻。然而,如今,他们却找到了共同兴趣。 “殿下,辛苦之处,在于心劳,而非体累,他可比我们更辛苦。” 林蒙听到这番话,心中倍感欣慰,是啊,这世上,还是有人能理解自己的辛苦,并非全是像朱厚照这样的肤浅之辈。 林蒙笑着提议:“过几日,咱们选个吉日,开挖土豆,挖出来的土豆就入宫报喜。对了,再去其他田里挖一些土豆,咱们试试做些土豆吃食,尝尝味道如何。” 土豆种出来了,当然要好吃才行!不然,种再多也是白搭。 于是,林蒙决定先品尝土豆口感,验证一番。 朱厚照眼睛发光,兴奋地问道:“这土豆,能做成蒸饼吗?” “不可以。”林蒙严肃地回答。 “那能做成土豆粥,像红薯粥那样吗?” “别胡闹,让我想想烹饪的方法。” 林蒙坦诚地表示,自己对烹饪并不在行,毕竟前世他更多的时间都在研究如何泡好一碗酸菜牛肉林便面。但这不妨碍他学习,毕竟“本少爷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走路”。 林蒙盯着朱厚照,突然提议:“殿下,你走两步给我看看。” “啥?”朱厚照一头雾水。 朱厚照不明所以,但还是跟着林蒙走了两步。他心中疑惑,这走两步,难道还能有什么深意? 于是,朱厚照兴高采烈地跟着林蒙,而张信则去了另一个暖棚里忙碌起来。 在巍峨的西山之巅,隐藏着一座热闹非凡的食堂,它是专为千户所的勇士们预备的。这些英勇的校尉与力士,无论他们的来路如何,一旦踏入这里,便踏入了辛勤的战场。他们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地头记录着数据的足迹,照料着青翠的蔬果,偶尔还得匆匆赶往龙泉观,与泥泞为伴,与汗水共舞。正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林蒙匠心独运,打造了这间食堂,大锅饭的温馨时光,成了他们最珍贵的回忆,而林蒙对待食物的慷慨,更是让人倍感温馨。 今日,林蒙将食堂的炊事团队召集一堂。 总旗官杨让,这位名噪一时的食界泰斗,家世显赫,安南之战中赫赫战功,世代传承的千户官职。不知他如何巧妙周旋,竟获得了英国公的青睐,得以跻身千户所。然而,这位将军虽是食中高手,体态却颇为丰腴,一到田间便气喘吁吁,连张信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林蒙将他安排在食堂,负责监督,却也乐得他这位美食家为众伙夫提点真知。 杨让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眼睛弯成一条幸福的缝隙,却不见一丝俗气。 林蒙对他简短地布置了任务,随后张信亲自搬来一箩筐饱满的土豆,数十名伙夫便忙碌起来。有人开始热锅加油,将削成细条的土豆投入热油之中,油炸声此起彼伏。另一边,则是将土豆泡制,准备制作成香浓的土豆泥,以及金黄酥脆的土豆煎饼。 土豆在这片土地上,是主食的象征,不仅能够填饱肚子,其丰富的营养与小麦、稻米相媲美。它与红薯不同,红薯虽可作辅食,或是在饥荒年月替代主食,但对于人体而言,土豆却是小麦、稻米的完美替代品。 土豆的烹饪方法千变万化,要想让人接受,便需一番巧思。对于习惯了面食和米饭的人们来说,若要改变主食,实在是一大挑战。 林蒙心中已构思出数种美味佳肴:单纯的土豆泥、香浓的土豆炖牛肉、酥脆的土豆饼、软糯的土豆面包、酸辣开胃的土豆丝……一想到那酸辣土豆丝,林蒙的喉结不禁微微滚动,腹中饥火腾腾。 酸,自是易得,这时代的醋香醇浓厚,然而辣,却是个难题。虽无辣椒,却也有替代品,如茱萸、胡椒、姜、芥末、葱、大蒜等,都能营造出微辣的口感。就算辣椒真的降临,这个时代的人们恐怕也难以轻易接受,于是林蒙决定大胆尝试,将心思付诸笔端,开始撰写食谱。 纵然自己未曾亲自下厨,但林蒙相信,只要心中有了大致的流程,便能化繁为简。于是,他挥毫泼墨,将一个个食谱跃然纸上,心中却未尝没有几分忐忑。毕竟,一切尚未成真,但他已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证自己的创意如何化为一道道佳肴。 在平凡之中见真章,杨让虽不擅长重型劳作,却将一丝不苟的精神融入到了每一项任务中。他一声令下,犹如指挥千军万马,那些在炉火旁忙碌的数十名伙夫,在千户大人的面前,谁敢有丝毫懈怠? 朱厚照好奇得像只小猫,时不时地探出头来,疑惑地问:“这能入口吗?味道如何?有没有毒?啥时候能端上桌?我……饿得慌……” 林蒙被他的追问弄得有些头疼,这个家伙总是这么烦人。 强行压抑住内心的烦躁,林蒙深深吸了一口气,将七八份精心调配的食谱递给杨让。然后,她也跟着朱厚照的样子,好奇地在各个大灶间来回穿梭。 而张信,却像被电流击中一般,身体微微颤抖。 他只负责种植,却对这陌生的植物能否食用一无所知。若它不能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哪怕他能种出再多的土豆,又有何意义? 这种未知的焦虑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他的心,让他焦灼地等待着,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