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帝心波澜(1/1)

作者:鸡蛋羹鸡蛋羹

古代之败家儿子第324章 帝心波澜

:帝心波澜 在这暗潮汹涌的皇宫深处,弘治皇帝的心海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猛然间感到一种莫名的矛盾在胸中涌动。 朱厚照,这个不肖之子,若真能有一番作为,即便私印玉玺、蓄谋金刀,虽犯下大逆不道之罪,却也彰显了他雄心勃勃的一面。 毕竟,这天下终将属于他。弘治皇帝并非权位之徒,他的皇位之路走得艰辛,何尝不是为了将这太平盛世传承于子嗣? 若儿子心怀壮志,那岂不是求之不得?他甚至愿意退居幕后,享受这世间的安宁。 然而,朱厚照的行为却如同儿戏:雕琢玉玺、伪造圣旨,竟还胆大包天地自封书院院长,更妄图担任西山总兵官。这等行径,若说大逆不道,却更像是无知少年的顽皮举动。 书院院长固然不提,那西山总兵官,手握一省兵权,似乎也显得过于微不足道。西山,不过弹丸之地,朱厚照,你难道不觉得有失体面? 弘治皇帝此刻真想将朱厚照狠狠地摔在地上,让他明白何为天威。然而,那份伪造的圣旨已公之于众,若此时承认太子之过,那便是天大的笑话,让天下人耻笑这个傻乎乎的太子。 忍辱负重,捏着鼻子承认吧…… 一想到这,弘治皇帝几乎要怒火中烧,几乎想将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一刀斩了。 作为大明天子,岂能发出如此荒唐的圣旨?宫中岂会轻易颁发西山书院院长的任命,更不会随意设立西山总兵官? 朱厚照,你这是不要脸,简直让我这个皇帝都感到颜面扫地。 朱厚照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瞥了一眼弘治皇帝的脸色,立刻又低头,结结巴巴地说:“父皇……儿臣本想与父皇商议,但怕父皇生气,还是没敢说。” “跪着吧。”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眼角泛红:“朕需要冷静。” 朱厚照如释重负,立刻挺直了身子跪得更端正。 唉,跪着总比挨打强吧! 片刻后,一名宦官小心翼翼地走进暖阁:“禀陛下,新建伯林蒙与王编修王守仁到了。” “宣他们进来。”弘治皇帝声音淡漠。 不一会儿,林蒙和王守仁步履匆匆地走进暖阁,林蒙对这里似乎了如指掌,不自觉地朝角落看去,果然看到了跪得笔直的太子。 林蒙不禁笑了,向朱厚照递了个眼色,两人目光交汇,却见弘治皇帝正审视着他们,吓得朱厚照又急忙低下头。 太子的遭遇,总给林蒙一种杀鸡儆猴的错觉。 看吧,陛下对儿子都如此严厉,我们这些臣子岂能有好日子过? 林蒙本想偷笑,但想到此处,不禁不寒而栗,勉强挤出一个微笑道:“陛下……” “西山书院,甚好。”弘治皇帝直接切入正题,声音中不带一丝波澜。 在这风起云涌的宫殿深处,一股不悦的气氛如乌云般笼罩着。他的脸色铁青,仿佛能凝结出霜,显然是被气得够呛,哪里还有半分好脸色? 林蒙见状,急忙解释:“这……主要还是……” 话未说完,弘治皇帝便不耐烦地打断,语气中带着一股难以掩饰的火气:“书院的明伦堂上,那张神秘的诏书,你可曾留意?就悬挂在‘万世师表’匾额之下。” “当然知道。”林蒙答得快而坚定,“这是皇上的恩赐,太子殿下才智超群,皇上亲自下旨,任命他为书院院长,更是授予西山总兵官之职!一时间,书院上下欢腾雀跃,都夸赞陛下英明,视我等读书人为心肝宝贝。今日乡试放榜,书院十三位才子全部高中,这既是皇上的恩泽,也是太子殿下领导有方,殚精竭虑的成果。” “……” 沉默中,王守仁欲言又止,显然心中有话要说。 然而,王守仁这位直言不讳的才子,在林蒙那锐利的眼神下,不得不将满腹话语生生咽回肚中。 弘治皇帝面露愠色,冷笑道:“哪里是这个逆子的功劳?告诉你,那封诏书,不过是伪造之物。” “……”林蒙此次震惊的程度,不亚于晴天霹雳。 他明明记得,那诏书上的宝印清晰可见,伪造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回头看向朱厚照,只见他低垂着头,一副心虚的模样。 林蒙一时之间,脑袋里乱成一团。自己难道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要不要趁机澄清,划清界限,显得自己清清白白? 可转念一想,若真如此划清界限,似乎有点不够兄弟情深。毕竟,林蒙也曾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此事,你是否知情?”弘治皇帝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林蒙,似乎要从他的脸上看出一丝破绽。 显然,龙颜大怒。 但林蒙,却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他真的不知情啊。 这时,朱厚照忽然开口:“父皇,林蒙确实不知情。” “……”林蒙听后,心中更是五味杂陈,不禁陷入了天人交战的境地。 是坚守义气,还是保住自己的小命?似乎是后者更加实际一些。 然而,朱厚照这位小秀才,其实还是颇讲义气的。这是实话,他一直都在为自己开脱,平日里也对自己不错。 经过一番挣扎,林蒙终于下定决心,道:“陛下,臣知情。” “什么?”弘治皇帝的脸色更加严厉。 林蒙接着说:“吾皇圣明,断然不会发出如此荒谬的诏书。因此,在看到那诏书的那一刻,臣便心生疑窦。” 弘治皇帝沉默不语,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在宫廷的深邃光影中,林继续的心头如同悬挂着千斤重石,却仍努力掩藏波涛汹涌,他以坚定而略带颤抖的声线娓娓道来:“然而,即便我内心波涛汹涌,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份旨意。若圣旨竟是赝品,那便不得不追究,究竟是谁胆敢伪造,一旦追查到底,恐怕天都要为之变色。” 林继续那紧绷的脸庞,终于露出一丝缓和,宛如暗夜中的灯塔,给人一线希望。 弘治皇帝的目光,似乎也变得柔和,他的眼中闪烁着赞许,低声呢喃:“林蒙,你果然稳重。” 林蒙的话,如同春风化雨,不仅滋润了皇帝的心田,也滋润了西山书院这片土壤。 “因此,无论圣旨真假,只要出自太子殿下之手,我便当作它是真。这,便是宫中的敕命。太子殿下本就是西山书院的院长,这份圣旨,不过是官面上的盖章确认。陛下,您觉得,有太子殿下坐镇西山书院,岂不是一件荣耀之事?如今书院一举考取十三位举人,这是何等的盛事!太子殿下桃李满天下,这份荣耀,岂不是可喜可贺?这十三位举人,如今见到太子,无不心悦诚服地称呼他为大宗师,陛下,您觉得如何?” “大宗师……”这个称呼,与恩师不同,恩师是那传授知识的亲教师,而大宗师,却是那成就非凡、受人敬仰的师表。在大明,人们通常将学官尊称为宗师,就如林蒙对王守仁的称呼,这是一种亲密的师生关系。而大宗师,则是更广泛的尊敬,连带着,书院上下,皆成了太子的门生。 弘治皇帝默然片刻,恍然大悟。他固然不相信太子会伪造圣旨,但林蒙的这一提醒,却让他意识到,西山书院,远非他想象中的草台班子。 深吸一口气,弘治皇帝的目光中闪烁着深思熟虑:“林蒙,继续说。” 他的称呼,已从“卿家”变为更为亲昵的“林蒙”,仿佛两人又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林继续继续说道:“陛下,太子殿下伪造圣旨,难道仅仅是孩童的顽皮之举?臣以为,太子殿下此举,必有深意。世间好玩之事何其多,他却为何要自封为书院院长?这背后,恐怕是太子殿下渴望独当一面,为陛下分忧的心愿。” 朱厚照听罢,瞪大了眼睛,这位老林,真是脑洞大开,竟然能这样解读? 弘治皇帝站起身,在暖阁中踱步,眉头紧锁,似乎在权衡着所有的利弊。 林蒙激情洋溢地续道:“陛下,您可曾想过,为何这些门生能赢得您的青睐?就拿欧阳志来说,若我只是一味将他视作稚嫩的孩童,让他安于府中苦读,那他恐怕就只能沦为空有满腹经纶的迁腐书生。纵使他书卷堆满,可于世有何用?世间不缺书生,却渴求那些能经世致用的英才。因此,我刻意将他送往辽东,让他历经磨难,学会独立担当,领悟读书与行事的真谛。” “我对其他门生的培养,亦是如此用心。” “至于太子殿下,陛下,若您总是将他视为孩童,那他恐怕永远长不大。太子殿下早已成人,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抱负,这是何等的令人欣慰!陛下,您不仅不应压制他,反而应当鼓励他。太子殿下终将继承大统,独当一面,他早已不再是孩童。” 林蒙一番话,说得弘治皇帝停下了脚步,他背着手,长时间凝视着林蒙,面容中终于泛起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