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算师之鬼见愁第117章 皇长郡主小楚玥
楚寒渊在处理朝政时,兢兢业业,事无巨细。每日,当那东方的天际还只是微微泛起鱼肚白,甚至连晨鸟都尚未开始啼鸣,他便已坐在书房之中,一盏孤灯相伴,开始审阅那一摞摞堆积如山的奏折。他目光专注,神情严肃,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仔细斟酌,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细节。 与大臣们商议国事时,他总是倾听各方意见,而后深思熟虑,给出明智而果断的决策。常常,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布满夜空,他的书房依旧灯火通明,忙碌至深夜已成了他的常态。他的辛勤付出,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无比的基础。 与此同时,王府内也即将迎来一件大喜之事。陶小桃的身孕已近足月,即将临盆。 生产那日,陶小桃的房间内传出阵阵痛苦的呻吟,那声音仿佛一把把利剑,直直地刺向楚寒渊的心。楚寒渊在房门外焦急地来回踱步,脚下的步伐凌乱而急促,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因为太过用力,指关节都已泛白。他的眉头紧锁,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沟壑,脸上满是担忧与不安。 “王爷,您别太担心了,小桃妹妹吉人天相,一定会平安无事的。”华诗涵在一旁轻声安慰着楚寒渊,但她自己的眼神中也透着难以掩饰的紧张。 楚寒渊长叹一口气,声音中充满了焦虑与无奈:“本王怎能不担心?小桃她正在里面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啊。” 房间内,产婆们忙得不可开交,热水一盆盆端进,又一盆盆端出。陶小桃的汗水早已湿透了她的头发,一缕缕发丝贴在她那因痛苦而略显扭曲的脸上。她紧紧咬着牙关,双手死死地抓住身下的被褥,用尽全身的力气努力坚持着。 “王妃,再加把劲,孩子就快出来了!”产婆们的鼓励声此起彼伏,她们的额头也布满了汗珠。 楚寒渊听到陶小桃那撕心裂肺的痛苦呼喊,心都揪了起来,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握住,痛得无法呼吸。他在心中暗暗发誓:若能让小桃少受一分苦,他宁愿付出任何代价,哪怕是自己去替她承受这一切。 就在这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时刻,终于,一声清脆而响亮的婴儿啼哭打破了这凝重的气氛。“恭喜王爷,王妃生了一位千金!”产婆抱着孩子欢天喜地地走了出来。 楚寒渊迫不及待地冲进房间,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陶小桃的床边,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心疼和喜悦交织的复杂情感:“小桃,辛苦你了。” 陶小桃虚弱地笑了笑,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虽历经风雨却依然美丽动人:“我不辛苦,只是是个女儿……。” “女儿孤王更喜欢,女儿是父亲的贴身小棉袄吗!”楚寒渊笑着说道。 华诗涵也是点点头笑道:“这回王爷不就是儿女双全了。” 听了二人的话陶小桃也是轻轻的点点头笑了。 楚寒渊轻轻俯身,在陶小桃的额头上落下一个温柔的吻,而后目光转向襁褓中的女儿。那小小的脸蛋,红扑扑的,犹如熟透的苹果。她紧闭着双眼,小小的嘴巴一张一合,仿佛在睡梦中还在诉说着什么。楚寒渊看着这个新生命,心中充满了初为人父的喜悦和感动,他深知,从此刻起,他的生命中有了一份更加沉重而甜蜜的责任。 这个消息如一阵春风,迅速传到了宫中。皇上听闻陶小桃产女,原本病恹恹的他顿时精神一振,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大半。他立刻下令:“传朕旨意,贤王楚寒渊之女,封为皇长郡主,赐名楚玥。” 不久后,皇上病愈临朝。对于这四个月楚寒渊在朝政上的出色表现,皇上龙颜大悦。 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太监双手捧着圣旨,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殿前,尖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贤王楚寒渊,于朕养病期间,尽心尽力辅佐朝政,其功绩卓着,朕心甚慰。其所行铺路之策,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且处理政务,井井有条,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尤其在盛源府遭遇洪灾之时,贤王当机立断,调配物资,安抚灾民,使盛源府得以迅速恢复生机,此乃大功一件。再者,前段时间地龙翻身,灾祸突发,贤王不眠不休,统筹各方,指挥若定,组织救援,安置百姓,避免了最大伤亡,令朕心疼不已。今朕病愈临朝,特对贤王予以封赏。承贤王爵之上,再加兵马大元帅之职,统领三军,保国安邦。另赐御龙殿阁大学士之衔,参与机要,为朕分忧。望贤王再接再厉,为我朝之昌盛,鞠躬尽瘁。钦此!” 楚寒渊跪地接旨,声音洪亮而坚定:“臣谢主隆恩,定当不负陛下厚望!” 朝堂之上,众大臣纷纷向楚寒渊道贺,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此后,楚寒渊更加勤勉政事,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皇上的信任和百姓的期待,肩头的责任愈发沉重。 为了加强军事防御,楚寒渊时常亲自前往兵营,视察士兵们的训练情况。他与将领们一同商讨战略战术,改进军事装备,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经济方面,他大力推动商业发展,鼓励商人开拓贸易路线,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的贸易关系。国内的市场日益繁荣,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在教育领域,楚寒渊重视人才培养,设立了更多的学府,聘请优秀的学者任教。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有机会读书识字,为国家的未来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在农业方面,他组织兴修水利,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百姓们粮仓充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楚寒渊的一系列举措,使得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百姓们对他的爱戴与日俱增,他的事迹成为了街头巷尾的美谈。在他的治理下,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一幅繁荣富强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