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无敌炮兵第259章 大杀器
“云辉啊!你这脑子里面又在惦记着我们什么呀?” 一旁的段鹏听说要他们帮忙实验大家伙,顿时也来了兴致,调侃着问道 “保密!” 高云辉有些欠揍的回道。 见到段鹏杀人一般的眼光,他赶紧又接着说,“几位老大,我可以带你们几位亲自去看看!” 吃过午饭,在楚天铭一行人的催促下,高云辉带着众人乘车风风火火的赶往了位于戈壁荒漠中的一处基地。 基地的防卫级别非常的高,各处关卡的排查非常的严密,不时还有各种巡逻队不间断的进行巡逻。 在经过十几道盘查之后,楚天铭一行人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基地的核心区域里。 众人来到一个高松的工作厂房里,立刻就被那高高耸立的大家伙给震住了。 “我的个娘嘞!” “我去!” “我靠!” “我” 看着眼前树立在厂房中央的大家伙,几个人最终还是没忍住,纷纷发表达着自己内心的震撼。 “啪!啪!啪!” 高云辉拍着手打断众人,走到这个大家伙跟前得意洋洋的给大家炫耀道,“隆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研发中心最新的研发成果——超大型火箭!” 其实不用高云辉介绍,来自后世的楚天铭等人一眼就把这个大家伙给认了出来。 随着高云辉的深入介绍,大伙也才明白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 自从绥远军的火箭炮研发成功之后,高云辉就一直没有放弃过火箭发动机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他深知超远程、超视距的打击武器才是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而火箭技术就是这关键中的关键。 为此,他带着研发基地的一群科研人员废寝忘食的研究制造火箭的各种技术和材料,想方设法的提升火箭的射程和可操控性。 十公里、二十公里、五十公里、一百公里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把火箭的射程提升到了五百公里,也最终找到了可以用于调整火箭飞行姿态的飞行技术。 听完高云会的陈述,楚天铭和李凯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他们为这些科研人员不惧艰苦、只争朝夕的研发精神所感动。 楚天铭站起身来对着高云辉深深的行了一个军礼,其他人也都站了起来随着楚天铭的动作给高云辉行军礼。 “云辉,我代表我个人、代表绥远军的全体指战员、代表绥远的全体军民谢谢你们!”楚天铭郑重地说道。 楚天铭突然的动作倒是把高云辉搞得有些慌乱,他有些惊慌失措的挠着头。 “老大,你们可别这样,我这小心脏有些受不了!”高云辉说着,“我们这不也是把对小鬼子的恨意转变成了科研的动力嘛,你们在前线拼死拼活、流血流汗的,我们在后方更加希望战士手中的武器更加先进一些,威力再大上一些,这样部队的伤亡也会少许多。” 楚天铭点点头,知道高云辉一直没有忘记当初自己和他谈话的初衷,始终把提升科研实力放在了第一位。 “好了,云辉!感谢的话我们也不多说了,现在你就给我们说说,需要我们怎么配合你们搞试验吧!”楚天铭笑着说道。 “谢谢老大、谢谢老大!” 高云辉听见楚天铭同意他的计划,高兴的连声说谢,随后就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对着在场的众人提了出来。 “距离要足够的远,尽可能接近火箭的极限射程,这样才能够检验火箭的各种飞行数据和可操控性!” “打击目标要足够的大,最好是那种有很高价值的战略性目标,这样也不至于让他们费尽心思弄出来的火箭浪费。” “还需要便于观察和引导,火箭采取用的激光末制导技术,需要有人在目标附近给火箭指示目标。” 听着高云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楚天铭等人陷入了思考之中,大伙都在脑袋里面盘算着什么样的打击目标才符合高云辉的要求。 首先,打击目标必须是日军,这个是大家一致认同的,当前最大的敌人就是日国鬼子,有了好东西不往他们身上招呼那都对不起倒在日军枪口下的烈士和百姓。 其次,打击目标要足够大,当然这里的大一方面是指目标的规模要大,另一方面也是指目标的价值要足够的大。楚天铭首先将日军设在天津的司令部划入了第一个备选的目标里面。 最后,楚天铭还希望能够对当前正在发生的战事产生一些积极的、重大的作用,能有沉重的打击到日军的进攻势头,提振华国军队的士气。 现在已经是一九三七年的八月中旬,日军占领天津之后控制了连接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干线的枢纽,然后兵分三路向西、向南进犯,随即又在上海挑起了战争,并宣布了放弃不扩大方针。 9日下午,日海军陆战队一中尉带着一名士兵强行闯入上海虹桥机场进行侦察,后和华国卫兵发生冲突,华国军队被迫将两人击毙。 日方乘机要华国政府立即撤出市内保安部队,拆除军事设施,并以武力解决相威胁,日国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下令在佐世保待命的机动部队迅速驰援上海。 日国参谋本部十二日决定向上海出兵,以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为基干组成上海派遣军。十三日,云集上海的日国舰船已经多达三十二艘,并有海军士兵两千余人登陆增援。 另一方面,日军在挑起淞沪作战的同时,又调集重兵南下,妄图实现南北夹击、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华国”的迷梦,从北平、天津分三路展开攻势。一路从平汉路南犯,攻击河北的涿县、保定、石家庄;一路向津浦铁路沿线南侵,袭取沧县、德州、近窥鲁、豫;第三路则沿平绥路西出南口,向晋察绥奔袭,直接攫取的战略目标是山西。 可以说,从一九三七年的八月上旬开始,在华国广阔的华北平原上华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