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无敌炮兵第418章 大合围
“报告,前往港口的道路已被支那军截断,我军先遣部队千余人被击溃,活着回来的只有不到二百人。” “报告,我军左翼发现支那军部队,人数约两千人,携带有火炮等重武器。” “报告,右翼发现支那军部队,人数两千余人,携带有火炮等重武器。” “报告,后方阻击部队失去联系,支那军正快速向我军追击而来。据判断,担负阻击任务的两百人已全体阵亡。” …… “八嘎!够了!”渡边次郎愤怒地大吼一声,打断了通信官的汇报。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仿佛要将整个指挥部都震翻。他的手指紧紧地握着拳头,由于太过用力,指节都已经泛白。 通信官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脸上充满了惊恐和畏惧。他低着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仿佛想要在地上找到一个洞钻进去。他的身体不停地颤抖着,嘴唇也在不由自主地颤抖,却又不敢发出一丝声音。 渡边次郎看着通信官的样子,心中的怒火更加汹涌。他大步走到通信官面前,伸出右手,狠狠地甩在了通信官的脸上。 “啪!”的一声,通信官的脸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红手印。通信官的脸瞬间变得通红,泪水也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但是,他不敢哭出声来,只能默默地忍受着渡边次郎的怒火。 渡边次郎看着通信官的样子,心中的怒火并没有消去。他知道,通信官是无辜的,但是此刻他心中的怒火需要找到一个地方宣泄。 “出去吧!”发了一通之后,渡边次郎的情绪略微平复了一点,冷冷的对通信官说道。 通信官答应一声,转身就朝外走去,那动作仿佛走完一步还要挨上一巴掌似的。 通信官出门后,渡边次郎无力的瘫软在自己的椅子上,神情有些颓废,两眼无神的看着墙上的膏药旗。 曾经的帝国军队是何等的威风啊,在支那的战场上所向披靡,他们所遇到的支那军队望风而逃,那个时候他是多么的骄傲。 现如今, 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支那军已经将他们包围在了这个岛上。现在已经到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但是他面对这样的困境却是没有任何的办法。 救国军的战力之强远远的超乎了他的想象,或许只有和救国军交过手的日军将领才能真正体会得到救国军的强悍之处,可惜那些人很多都已经进了他们的靖国神厕里面。 根据统计,他六千五百多人的独立第二旅团经过一天多的战斗,现在满打满算现在还能战斗的只剩下三千五百人,而岛上的救国军部队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一万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的胜利的希望,甚至是连逃亡的希望都已经没有。 在他看来,除非日军从本土或者华国战场调集重兵过来才有可能击败岛上的救国军,指望宝岛上的长谷清来救他们根本就是痴人说梦的事情。现实也证实了这一点,长谷清派过来支援的海军舰队在近海被福建的空军战机给炸了回去。 宝岛上的海空军兵力已经不足以控制这一片的海域,长谷清现在连救他们的能力都没有。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福建有了自己的军舰之后,长谷清这个总督的位置都坐不安稳。 “看来只有命令部队分散转进了!”渡边次郎无奈的想道。 所谓的转进说白了就是撤退,只不过日军好面子,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把撤退说得好听一些罢了。 只是略微思索了一番之后,渡边次郎就给宝岛的总督府发了一封决别的电报,随后给部队下达了分散突围的命令。 命令虽然下达了,可是在这个岛上就算是突出了救国军的包围圈又能逃到哪里去呢?所以,下达突围的命令也不过是渡边次郎自欺欺人的一种做法罢了!在他想来这么三千多人的队伍总能逃出去几个,逃出去一个算一个,总好过全都死在救国军的枪炮之下。 一片浓密的树林里,一个中队的大约百多名日军躲在里面休息。 自从接到旅团部分散突围的命令后,各个中队就自行选择了一个方向开始突围,这一个中队的日军运气比较好,跑出来十几公里都没有遇到救国军的部队。实在是有些跑不动了,中队长虽然很急但也无奈的下达了原地休息的命令。 “中村队长,为什么我们不像勇士一样和支那军进行战斗?旅团部下达分散突围的命令实在是太愚蠢了,是对我们帝国军人的侮辱!”中村队长的边上,一个小队长义愤填膺的大吼着。 很显然这是一个已经被军国主义彻底洗脑的家伙,对日军的战力已经迷信到了一种无可救药的地步。在他看来,支那军队根本就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旅团部不敢作战就是一种懦夫的行为。 中队长中村像是看白痴一样看着这个小队长,他虽然也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但起码还保持着一丝清醒,看得清楚当前日军的危急处境。 实在是被小队长的质问搞得有些恼怒了,中村一巴掌狠狠的扇在了他的脸上。 “八嘎!”中村怒吼着又是一巴掌扇了过去,“旅团长阁下的决定是你一个小队长能够质疑的吗?在我面前大呼小叫,你还知不知道我是你的大队长,是你的上级?” “好好做好属于你的事情,等你哪天有幸到了旅团长阁下的那个位置,你再在我的面前来大呼小叫。现在,立刻给我滚!滚到你的指挥位置上去,去带领好你的小队!” 赶走了满脸通红的小队长,中村一个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这一次突围能不能成功,但是他绝对不希望成为支那人的俘虏。 中村不知道的是,距离他们几百米之外的一的小山坡上,几个救国军的战士从望远镜里将他们这里发生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