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计,可救国足第546章 青训鄙视链
“这个并不好估计,目前九龙的德转身价是100万欧,但是年轻球员的价值和潜力都无可限量。一年前马文哲还只有400万欧的身价。如今呢,才过去一年的时间……
194米的高中锋!19岁的中国球员!欧冠冠军球队!中国双子星!
这个消息仿佛一块石头,在不温不火的中国足球转会市场又掀起了一串涟漪。
今年中国足球的夏窗转会期做了调整。原来的时间是从7月1日到7月31日。如今改成了与国际接轨的9月1日。
不过因为财政公平审核的日益严格,让更多的球队选择了瘦身,而非增补球员。
25人的名单就足够三线作战了,一个只有联赛要踢的球队18-20人便够了。
于是,大家看到的场景是,恒大鲁能这样人才济济的俱乐部,转出了累计14个人,其他球队也有样学样,开始甩卖冗员。
既然是甩卖,那价格就不会高。
浮躁的转会市场,球员的身价一下子就降了下来。原来动辄一个国脚三四千万,普通球员一两千万的转会费,如今也变成了几百万,几十万的价格。
身价降了,工资自然也会跟着降。随着阴阳合同的不被认可,很多俱乐部都需要重签合同。
重签合同就要降工资,不接受降工资就挂牌上转会市场。如果不愿意转会,最坏的结果就是协商解约。腾出的工资额度能让收支的账面变得好看一些。
漫长的转会期给俱乐部更大的腾挪空间。
被挂牌或者解约的球员会去哪里?
无非是两条路,去低级别踢球,或者选择退役。大部分人退役之后会选择做青训。
无形当中,魏长缨的财政公平及准入审核这两个政策手段,解决了三个问题。
因为从业人数的增多,岗位的变少,让金元足球形成的工资泡沫开始破裂。
中国球员和外援的工资有回归正常的趋势。
因为底层业余俱乐部的发展,让外溢的球员有了承接的载体,不至于搞得民不聊生。他们可以在低级别联赛找到一份工作。虽然挣得没有以前多,但总比变成无业游民好。
中国的底层联赛的基本面,随着人员的流动正在发生变化。
一些退役的球员部分解决了魏长缨青训布局缺人的问题。
……
“人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我想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阶段思考。”在掌握了一些数据之后,魏长缨对于青训教练有了一些初步的判断。
原来汪丰担心的是做青训不赚钱,没有那么多的行业岗位。
而现在魏长缨生生的造出了600多个城市,上千个就业岗位,相当于补贴着办青训。岗位和赚钱的问题全都迎刃而解了。
“短期,我们为了让各个青训点快速的铺开来,可以考虑使用现有通过c级,d级认证的教练员。一些退役的球员经过培训可以边工作,边考证。
当然,所有人在上岗之前我们要有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强化他们之前学的内容,同时建立我们自己的标准。
冬菱,让田森在欧洲网罗一批愿意来中国的青训教练。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国优先,比利时、荷兰、阿根廷次之,英格兰实在没人的时候才考虑。每个城市至少有一个外教抓梯队的青训。”
“好的。没问题。”
众人莞尔,青训也有鄙视链啊?
上来就要有外教吗?何司卿和李飞舟对视一眼。这可是个甜蜜的负担。有了外教就要配翻译,除了教练还要有队务等等的配套人员。
之前说教练就要10个,加上配套人员至少15个打底。
工资还不能开的太低了,不然没人来,预算真是蹭蹭的往上涨。
【周六去上海出差。这个月欠了不少章,下月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