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明末第127章 郑芝龙的目的
这时期文人是受人追捧的,海盗出身的郑芝龙更是如此,有时候会刻意结交儒林文士,来掩盖或隐晦自己的出身,为此,郑芝龙还特意出重金请人说和,让自己的儿子郑森拜在了东林大佬钱谦益的名下。
郑鸿逵接着说道:
“听说赵国栋对此子非常看重,有意举荐他做兖州守备,不过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就任,而是调到了舟山岛。此人仕途不佳,但是经商天赋异禀,在江南可以称的上如鱼得水。”
听了郑鸿逵一通的介绍,郑芝龙对于陈修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时期豪门贵族中的婚姻,大多都是政治婚姻,讲究的都是门当户对。统治阶级中大多都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新兴关系中,就是以姻亲同年师生为重。
郑芝龙被诏安了一段时间了,当然明白其中道理,自己是个大老粗,只能用结亲的方式和官场上其他大族链接,但现在郑海霞让他失望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好歹这小子手握香皂生意这个王牌,郑芝龙心里有了一些动摇。郑鸿逵也看出来了,于是接着说道:
“霞儿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必定不容易。大哥!我看咱们不如就随了霞儿的意。”
郑芝龙看看郑鸿逵,试探着问道:
“你觉得这陈修远还行?”
“只要海霞喜欢,过了门不受气,幸幸福福的生活,也算完成了咱们的一桩心事!”
郑芝龙考虑了片刻,又看看郑鸿逵,勉强同意了这庄婚事。他心里有一些不甘,本想着找一家门当户对的豪门,不想弄成了一出经济婚姻。
郑芝龙在郑鸿逵的劝说下,同意了郑海霞的婚事,郑鸿逵的夫人刘氏,第一时间告诉了郑海霞,心花怒放的郑海霞满脸绯红,杨柳也是通知了王洪他们。
宋明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浮夸攀比的嫁娶之风。据明朝徐渭记载:浙东一带嫁娶奢侈之风盛行,“有女虽在襁褓,则受富家子聘,多至五七百金。”女孩还在襁褓里面,就有富家子弟下聘礼,折合现在的人民币两百多万元。
这也间接助长了一股不好的风气,越是贫困的家庭,越想通过攀附高枝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到了明初,法律提倡门当户对,严令禁止良贱通婚和不问门第,只看彩礼的现象。洪武五年,朱元璋还专门就此下了一道诏书:“古之婚礼,结两姓之好,以重人伦。
近代以来,专论聘财,习染奢侈。宜令中书省集议,定制颁行遵守,务在崇尚节俭,以厚风俗。违者,论罪如律。”啥意思?就是谁要搞什么“天价彩礼”,直接法办!而且,贵贱不能通婚、贫富不能通婚。
但是,这个接地气的法规,在明朝中期以后,就逐渐沦为了一纸空文。各种“霸道总裁爱上农家女”、“天上掉下个白富美”的戏码,不断上演。而且,在有些地区,彩礼甚至沦为了一种炫耀家势的形式,助长着攀比之风。
陈忠也是准备了厚重的聘礼,毕竟他觉得能跟福建郑家结亲,也是陈家攀上了高枝。
除了礼仪上的物品,按常规,有白银一锭,金如意一只,取意“一定如意”,另有荔枝、龙眼、魁栗、蜜枣,或加香棱、龙凤喜饼等,以示丰盈。茶叶也是主要聘礼,俗称“茶礼”,因为茶苗不可移植,移而不复生。
陈忠还准备了黄金五百两,白银一万两。金茶筒一个,银茶筒两个,银盆两个,绸缎六百匹,打制金银首饰,手镯、耳环、耳坠、戒指……等等。
当然还有陈家的特产,香皂和玻璃镜。当然陈家现在银子吃紧,都被陈修远给花了底朝天,多数都是陈忠和福伯的私房钱,他们瞒着陈修远把聘礼办的重重的。
杨柳姑娘这些日子成了红娘,郑家客栈两头跑,在郑鸿逵挑选出来吉祥的日子后,陈忠领人带着聘礼,郑重其事登郑府求亲。
因为已经沟通好了,所以定亲的事情很顺利,两家一起选了黄道吉日,因为泉州距宁波府舟山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决定两个月后中旬,九月十六日。
这个日子有些长,但是能给双方充分的准备时间,尤其是陈家,陈修远这个散财童子,这些日子几乎花光了所有现银,两个月时间也能周转周转。
亲事已定,陈忠心里的石头落地,在泉州又耽搁了一天后,就赶紧走陆路往舟山岛回转,虽然有两个月时间,但来回路上都要时间,他得赶紧回舟山准备了。
…………
烧制玻璃、炼铁和部队训练,是岛上的当务之急,是陈修远安家立命之本。陈修远一刻也不敢耽搁大意,在陈忠他们出发到泉州的日子里,每日里就是这三件事。
经过几十次的烧制试验,出炉的玻璃已经达到了自己的要求,虽然还有一些瑕疵,透明亮度达不到后世标准,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都算的上是精品了。
陈修远让杨清波他们详细记录好数据,和各种物料的调配。随后就将玻璃作坊交给了杨清波、李姚青、楚伟他们三个负责,让他们在岛上挑选合适的工人生产,给了产量和任务,当然也是提高了他们的月钱,和香皂作坊差不多,也有产量奖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保安队训练由陆毅他们几个负责,也是陆续招募了一些宁波附近的人,因为当初陈朝宗的船队从陆毅这儿调走不少人,所以三百多人大多都填充到陆毅他们的队伍里了。
加上俘虏的海盗,也是有多半人进了保安队,剩下的冥顽不灵的继续实行劳改政策。
陈家庄原来在各地收留的孤儿,又从鞑子手里解救的少年孩子,现在岛上有近两千多少年少女,加上陈尚承的少年保安队员,两千五多人,比陆毅陈朝宗他们人都多。
陈修远不打算从原来的保安队里抽人,直接从这些少年里选拔干部,让表现好的人,任班长、排长甚至连长,人多了陈尚承一个人管不过来,又让小柱子加入,柱子还有秘密的使命,也在这些少年孩子里发展,日后这些人都会是陈家的根本。
把人组织起来,有严密的纪律,加上严格的训练,统一的思想 就会是一个强大的力量,这是陈修远一直信奉的真理。前两者好说,这统一的思想就难了。
陈修远如今每天学校是必到之处,和原来在陈家庄一样,每天清晨和这些少年一起跑步,一起用早饭,有陈修远在,伙食也不错。
陈修远还坚持每天给他们上两节课,上课是个困难的工作,每天晚上都要备课,这让李香君都惊讶不已,忍不住偷看他写的教案,默默的学习中。
不过也有回报,陈修远的课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风格,深受学生们喜欢,李香君也是悄悄听了几次,总感觉陈修远在宣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逆论,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仔细琢磨还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