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晋位宰辅?2282(1/2)

作者:公子許

大唐风流世子爷第一百四十一章 晋位宰辅?2282

实事求是的说,比长孙无忌更适合“太子太傅”这个位置的人几乎没有。</p>

但是令大家不解的是,在此之前皇帝还不断的疏远长孙无忌,不遗余力的打压削弱关陇贵族,怎地一转眼的功夫,却又亲手将长孙无忌扶持到这等近乎于无懈可击之地位?</p>

用意何在呢……</p>

群臣猜不准皇帝的用意,兼且这个官职空有无上之荣誉,却并无实权,因此一时之间并无人出言反驳。</p>

至于房俊……他自然不会反对李二陛下的御旨。</p>

李二陛下目光从殿上大臣们的脸上一一扫过,见到并无异议,很是满意,语气缓和一些,又说道:“刘德威致仕告老,刑部尚书之位已然空缺多时,今日诸位宰辅都在,不妨铨选出一个合适之人选,就不必再走政事堂的程序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p>

铨选官员是政事堂的职责,由吏部尚书提出人选,经由诸位宰辅铨选之后,而后提交给李二陛下,若李二陛下认可,便予以批复,颁布圣旨命该官员正式上任。</p>

不过今日群臣皆在,公开讨论一下刑部尚书之人选,亦无不可。</p>

自然不会有人出言反对。</p>

只是他家有些有搞不明白了,您不是要人命东宫署官么?东宫署官之首乃是“六傅”,怎地只是任命了一个太子太傅,便枪头一转,转到了刑部尚书的任命上?</p>

群臣心里打鼓,难不成这皇帝是要借由此次“刺客”之事,在东征之前进行人事变动,彻底稳定朝局?</p>

不由得暗暗紧张起来。</p>

每一次的朝局变动,都会预示着有人失势、有人上位,各个利益集团甚至会由此而引发一场动荡,朝局势力彻底洗牌。</p>

殿上大臣各怀心思,沉默良久。</p>

李绩看看左右,叹了口气……</p>

他这人心性澹泊,不好名利,且心思细腻足智多谋,故而从不愿过多参与到朝争之中。争权夺利非是他的爱好,那又何必去巴结一些人、得罪一些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大家没有太多利益牵扯,见面打招呼背后无恩怨,这就已经很好了。</p>

然而命运弄人,他越是不想牵涉朝堂争斗,越是想要远远避开利益争夺,却偏偏被皇帝任命为尚书左仆射,成为宰辅之首……</p>

身为宰辅之首,站在朝堂之中枢,难免便会被各种利益所牵扯,躲都躲不掉。</p>

即便如此,他也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从来不会主动去攀附谁、得罪谁,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使得自己不至于泥足深陷,原理朝中利益之争夺。</p>

然而身为尚书左仆射,有些时候不是想躲开就能躲得开的……</p>

就比如现在。</p>

满殿大臣尽皆沉默,他这个宰辅之首却不能沉默,否则将皇帝置于何地?</p>

轻咳一声,李绩出班启奏:“回禀陛下,微臣认为工部尚书张亮,可堪当此任。”</p>

话音刚落,萧瑀便蹙眉说道:“刑部掌天下刑罚之政令,以赞上正万民,凡律例轻重之适,听断出入之孚,决宥缓速之宜,赃罚追贷之数,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肃邦犯。如此公正威严之衙门,自当择取一位公正廉洁之老吏坐镇值守才行。郧国公张亮素来行事张扬,志趣奇谲,外敦厚而内怀诡诈,虽有赫赫之功勋,却着实不适合担任刑部尚书之职。英国公贵为宰辅之首,自当替陛下殚精竭虑举荐贤达,焉能任用私人、任人唯亲?”</p>

态度很明确,张亮这人才能固然有一些,但人品不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