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世子爷第三千四十二章 遗诏(上)4083
如同前次一样,李二陛下晕厥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长安城,朝野上下人尽皆知,再加上戍守城内的左武卫与城外数支部队全副武装,四处城门紧闭、行人严禁出入,一股恐慌在城内迅速蔓延。</p>
自登基御极至今,李二陛下素来以“开明”“睿智”等形象示于人前,虚心纳谏、勤于政务,不亚于古之明君圣主,使得大唐迅速从隋末战乱的泥沼中摆脱出来,百业俱兴、欣欣向荣,故而深受百姓爱戴。</p>
无数百姓于自家堂中设置香案,虔诚祈求神明庇佑君王福寿无疆……</p>
……</p>
偏殿之内,灯火如昼。</p>
李孝恭、李绩、房俊、萧瑀四人各自安坐,内侍奉上香茗之后被李孝恭摆手斥退。</p>
敞开从窗子吹入一阵凉风,夜空不知何时已被乌云堆聚,星月不见,丝丝点点的雨水从天而降。</p>
李绩呷了口茶水,瞥了一眼窗外,轻叹一声:“今年实乃多事之秋也。”</p>
其余三人默然。</p>
如春以来便雨水丰沛,到了夏时更暴雨连绵,洪水肆虐关中,及至东征归来,又有关陇门阀兴起兵谏擅动刀兵,战乱席卷八百里秦川。天灾人祸,两相叠加,致使帝国根基风雨飘摇。</p>
更有甚者,陛下返京之后连续两次骤然晕厥,性命危在旦夕,以至于易储之事迟迟未能有所定论,闹得人心惶惶……</p>
大唐立国至今,已然历经二帝,政权平稳、社稷稳固,固然李二陛下骤然殡天,自有朝廷体系稳定运转,政权过渡并无波折。</p>
然则太子未废,晋王一系却得到陛下之首肯大肆扩充势力,若陛下驾崩,晋王岂肯放弃只差一步便得手的至尊皇权?</p>
而废储诏书未下,太子便依然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更无可能将皇位拱手相让……</p>
可以预见,一旦陛下有何不测,一场席卷大唐上下的内战几乎不可避免。</p>
身为宰辅之首、礼绝百官,他的立场不仅决定皇位之归属,更会在青史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褒是贬,是对是错,是流芳百世,亦或遗臭万年……</p>
李孝恭瞅了李绩一眼,回头对房俊道:“先前关陇兵谏之时,赞婆率兵驰援东宫,其中之究竟老夫不知,二郎可否见教?”</p>
这些年大唐南征北讨,周边蛮族敌国几乎被剿灭一空、灭国无数,但盘踞高原之上兵强马壮的吐蕃始终乃大唐心腹之患。</p>
一旦朝中遭逢巨变,皇子因争夺皇位而引发内战,势必拉拢一切可以拉拢之力量试图夺取最终之胜利。</p>
万一东宫届时向吐蕃求援,无异于引狼入室。</p>
这种事不能直接询问太子,否则岂不是怀疑太子里通外国?只能询问房俊……</p>
房俊马上明白李孝恭的意思,心底一沉,缓缓道:“吐蕃内部纷争,以禄东赞为首的一些部落被排斥于核心之外,松赞干布为了彻底剪除禄东赞的威胁,甚至将噶尔家族贬谪于吐谷浑故地,百般打压、严加防范,致使噶尔家族一蹶不振。噶尔家族为了寻求一线生机,只能与大唐暗中联结,否则两相受敌,绝难存活。前次在下率军自西域驰援长安评定关陇叛乱,亦是禄东赞主动联络,派遣其子赞婆率族中精锐相助,在下所做之承诺,仅只是准许其前往河西互通商贸而已。”</p>
既然李孝恭、李绩已经开始竭力防止外地趁虚而入,那么就证明陛下今次当真凶多吉少,身为朝廷、宗室的掌权者,两人务必杜绝一切不利之可能。</p>
争皇位可以,但谁若是引狼入室,那便是帝国之敌……</p>
可李二陛下当真就此殡天么?</p>
历史上李二陛下之死悬念重重,怎么看都不似寿终正寝,但如眼下这般因为服食丹汞之药过量而横死,却是房俊万万不曾料到。</p>
无论李二陛下之英姿勃发、雄才大略,亦或对他如父辈一般的纵容关爱,都令房俊心中实难接受……</p>
他仰起头看着房梁,眼中酸涩。</p>
李孝恭闻言,与李绩对视一眼,后者颔首道:“既然如此,反倒是以后钳制分化吐蕃的一个契机,还应保持联系,对噶尔家族的要求酌情予以满足。能够在吐蕃内部钉下一颗钉子,殊为不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