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10(2/2)

作者:佚名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第110章110

见崇祯盯着他看,阎应元躬身施礼:“陛下,是要在白布上写字吗?” “对,你觉得写什么字比较合适?”</p>

阎应元想了想。</p>

攻心无非是动摇敌军的军心。</p>

李自成的兵马由三部分组成。</p>

第一部分是投降李自成的西北边军,这些人颇受李自成器重,是精锐也是他的嫡系。此次北伐的约有七八万人,其中四成步兵,六成骑兵。</p>

第二部分是沿途投降的明军,这部分人战力参差不齐,但好歹是正规军,稍加休整也算是精锐。</p>

第三部分是灾民,逃亡的百姓。灾民们往往是拖家带口跟着李自成,虽然数量巨大,但很大一部分是妇女、儿童以及老人,战斗力可想而知。</p>

想动摇第一部分的军心比较难,他们本是西北边军,由于朝廷将大部分军饷都给了辽东,导致他们缺饷十分严重,早已没了为国效力的心。投降李自成后,李自成没有亏待他们,他们对李自成也是忠心耿耿。</p>

第三部分不用考虑,那些灾民都是见风使舵的乌合之众,没了主力他们自己就散了。</p>

关键是第二部分,这些人投降后待遇并没有提高多少,而且李自成对他们也不是十分信任。</p>

思考良久后,阎应元悠悠说道:“陛下,臣以为在白布上写这几个字比较合适。”</p>

“投降者免罪,官复原职!粮饷充足,不欠军饷!”</p>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p>

崇祯没有任何犹豫的点点头,“就按阎典史的方法办,记住,明日太阳升起前,这些白布要在城头挂好,谁慢了朕就治谁的罪!”</p>

“对了,阎典史是直隶通州人,在京师没有住处,给他找个住的地方。”</p>

不等王承恩说话,阎应元急忙说道:“陛下让臣守西便门,那西便门就是臣的住处,不劳费心了。”</p>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像是看宝贝似的盯着阎应元的脸,</p>

“退下吧,朕还有别的事。”</p>

“臣遵旨。”</p>

阎应元前脚刚走,崇祯立刻吩咐王承恩:“伪造一份中旨,你乔装改扮后亲自给户部右侍郎吴惟华送去,让他从西便门出城,出城后找李自成议和。”</p>

王承恩头皮发麻,“陛下?这...”</p>

“你只管去,朕自有安排。”</p>

王承恩不敢质疑,他前脚刚走,后脚李若琏就到了。</p>

&amp;lt;/p&amp;gt;</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