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207(1/2)

作者:佚名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第207章207

范景文和邱瑜也碎碎念的劝个不停。</p>

吴三桂走后,崇祯与内阁商谈吏治和经济问题。</p>

在谈吏治之前,他率先把刀子砍向了徭役。</p>

整顿吏治的目的无非是治理贪腐。</p>

贪从何来?</p>

官员贪腐的途径大多只有一条:借着收缴赋税的机会,横征暴敛,私自加派。</p>

朝廷让收一两,他们收三两。朝廷没有这部分税收,他们巧立名目加派。</p>

想改革吏治解决贪腐,必须先把贪腐的途径掐死。</p>

就像他穿越前的农村贪腐问题,不交公粮后,与公粮有关的贪腐问题瞬间消失。</p>

“你们不要再劝了,朕决意整顿吏治和贪腐。先从京师开始,一个月后如果没有成效,朕全听你们的。”</p>

内阁见状没有办法,只能暂时同意。</p>

其实李邦华也想知道皇帝方法是否奏效,如果有效的话他会立刻安排全国效仿。</p>

“吏治是诱因,流贼屡剿不绝的根本原因是官商勾结!”崇祯盯着四位阁臣,若有所思。</p>

李邦华不明所以,急忙拱手:“请陛下示下!”</p>

紧接着,崇祯把他掌握的情况详细的说了出来。</p>

历史上。</p>

明末的粮食总体是够吃的,除了灾害严重的地方,其他地方粮食都有富余。</p>

够吃为什么还会造反?</p>

究其根本,那些农民是被官商勾结逼反的。</p>

众所周知,明朝是银本位。</p>

立国之初赋税征收的大部分都是实物,到了中后期,大部分赋税由实物改征白银。</p>

征收白银没问题。</p>

但当时的明朝人口增长,再加上大部分银子被藩王,商人,富户乡绅藏在府中舍不得花。 久而久之就出现一个问题:市面上银子紧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