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为王第三百九十五章 迁安城外
“两千人?也不少了。”刘德芳点了点头说道,“城里我进去过几次,听县城兵曹主事赵大人说,城里大概有两百多个蛮子,还有赵大人自己统领的三百多个明军,总共有五六百人呢。”
顾绛一愣,急忙示意身边的陆战队员将老头说的话记了下来,然后又问道:“老人家,你说的兵曹主事赵大人,你跟他很熟么?”
“熟,当然熟了,赵大人就是从我们小刘庄出去的人,他的根还在我们小刘庄呢!”
“那这位赵大人的名讳是?”
“小安子。我们村里人都叫他小安子,大名应该就叫做赵安。”
顾绛微微颔首,又问道:“那这位赵安赵大人现在有多大岁数了?”
“三十出头,长得人高马大的,一脸的络腮胡子,声音粗的,隔着百十丈都能听见。”刘德芳说着,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哦,对了,就跟戏台上的猛张飞似的,很好认的。”
顾绛微微点了点头,转头低声问身边的陆战队员:“记下了没有?”
那个陆战队员急忙点了点头。顾绛见状,又回头对刘德芳说道:“老人家,能不能麻烦你给我们写几个字,替我们跟这位赵大人引荐一下。”
“没问题,要写些什么,大人您尽管说,我这就写。”刘德芳点头说道,停顿了一下,又问道:“有纸和笔么?”
“当然有了。”顾绛高兴地说道,一边拿出纸笔来,一边说道:“老人家那太谢谢你了。”
“谢我做什么,只要你们是真心打蛮子的,能够替我们小刘庄的老少爷们出了胸中这口恶气,那就成。”说着,刘德芳又回头问道:“对了,你们还招兵不,我可以让我们庄子里的汉子来投军。”
“呃,招,肯定得招兵啊。不过这事我说了可不算,这事啊,得我们钦差大人拿主意。”
“哦。”刘德芳点了点头,拿过纸和笔,铺在青石板台子上,又问道:“大人,写些什么呢,你说我写。”
“没关系,老人家,你随便写写,就跟平常写家书一样,随便唠唠家常,顺变提一句我们这位张进张兄弟就行。”顾绛笑着说道。
刘德芳瞧了小张子一眼,回过头去,俯首提笔,很快就写下了一封信,转手递给顾绛说道:“大人,你看这成么?”
顾绛瞧了一眼纸上的字,字迹有些潦草,还有不少的错别字,不过这个时代,能够识文断句,就已经很不错了,绝大多数人,还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呢。
瞧了刘德芳一眼,顾绛突然又问道:“老人家有功名在身吧?”
刘德芳楞了一下,旋即摇了摇头,说道:“惭愧,让大人见笑了,我只是幼时上了几天私塾,能识得一些文字,年轻的时候参加科举,没考上,后来就在村里开了个私塾,教教村里的孩子们。”
顾绛听了刘德芳的话,转头望向了小张子张进,却见张进轻轻地点了点头,表明刘德芳没说谎。
顾绛这才稍微放心了些,笑着对刘德芳说道:“老人家,您别多心,现在这里毕竟是女真蒙古人占着,我们也不得不多个心眼,你可千万别多心啊。”
刘德芳微微楞了一下,旋即点头说道:“大人,您说的我都懂,都懂。”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对了,我听这个张兄弟说,大人你想让小老儿做几份保书对吧?”
顾绛轻轻地点了点头,却见刘德芳伸手从兜里掏出几张两寸宽,五寸长的纸条来,递给顾绛说道:“大人,这每一份保书上面,都盖着县衙的印信呢,要做可没那么好做。这几份保书是我们一家老小的,您要用得上,就拿去用吧。”
顾绛楞了一下,接过保书翻看了一下,总共有十一张,最上面两张是刘德芳和他老伴儿的,然后是他三个儿子两个儿媳妇,两个女儿,还有两个孙子的。每一张上面都加盖了迁安县正堂的钤印,要现场伪造的话,的确是有些困难。
瞧了几眼保书,顾绛这才又对刘德芳说道:“老人家,多谢你了,你这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啊。”说着,又对张进说道:“小张子,带刘老汉下去休息一下,给老汉准备些吃的,罐头方便面什么的,得给我好好招待,知道吗?”
“得嘞,大当家的,你就放心吧。”张进笑着说道,然后又对刘德芳说道:“老汉,走吧,我带你去吃好吃的。”
刘德芳跟在张进身后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对顾绛说道:“大人,我这算是反正么?你们拿下县城后,不会再治我投敌之罪了吧?”
顾绛楞了一下,旋即笑着说道:“不会不会,老人家,你放心,你这是立功,不仅无罪,我还要向钦差大人替你请功呢!”
“立功不立功的,我没想过,只希望朝廷以后别再追究我们通敌的罪名就成。”刘德芳摇了摇头说道,然后才转身跟着张进走出了山洞。
顾绛楞了几秒钟,然后才回过神来,转头对身边的陆战队员沈君山说道:“君山,马上召集全队少尉以上军官,前来军议。”
沈君山急忙点了点头,说道:“是。”行了一个军礼之后,大步走出了山洞。不一会儿,全队少尉以上的军官就都出现在了山洞之中,包括沈君山。
少尉军衔现在在水师行营陆战队中,也算是中级军官,是从之前的总旗官改任而来,算是陆战队的基层骨干军官,放在大明普通军队之中,每一个至少都是把总以上的水准。
顾绛带来的这两百个陆战队队员之中,少尉军官也才四个,再加上两个中尉军官和顾绛,总共才七个人。
将事情大致给他们说了一下,顾绛环视了众人一眼,说道:“诸位有什么想法,现在就可以说了。”
“参谋长,这个刘德芳信得过么?”当即便有人提出了疑问。
顾绛没有回答,而是转头问沈君山:“君山,你刚才一直都在,说说你的看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