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伟业341 明月何时照我还 1 第四十一章
亭林先生的毛遂自荐令朱四异常欣喜,不仅仅是因为先生是朱四最崇敬的人之一,更因为他的朴学可以力排朱王的心学与理学之争。一代大儒经历了国破家亡的身世却仍然矢志不渝,足以成为我等楷模。而今这位亭林先生不嫌弃大明的柴门破败,再次挺身而出,且并未等朱四去他的门前三顾茅庐,这样无私的品格更是让朱四深为感动。一片竹林之中,在朱四与亭林先生二人的相见之处,这位大明皇帝对他以师礼拜之。
没有什么宫殿巍峨,没人高居于庙堂之上,这只是一位不惑之年的儒者与一位而立之年的学生的谈话。谈话中有感慨、有哀伤、有因国家再次崛起的激动和欣喜、也有对未来那个新世界的展望。“先生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学生此生便希望以先生所提倡的天下兴亡为己任。无论士农工商,贫富贵贱,皆是大明的子民,我们守土有责,更有权利享受大明强国羽翼下的太平盛世。然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未得,辗转反侧,品味先生倡导彰显礼义廉耻之精神,浑身倍感通泰。身为华夏苗裔,为君者,为民者,皆不可过忘祖宗之传承,教义之经典。兴礼义廉耻,国家可昌,人身可立。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仁为己任,死而后已。则大明开创万世之太平,期不远矣。”
亭林先生微笑着听了朱四对他的赞扬,也许他并不在乎什么溢美之词,但是朱四这个大明的皇帝能够如此重视中华的精神传承,喜欢穷经据典,这是一位人生的老师最喜欢见到的事情。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俯仰无愧人与天,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亭林先生的赞许与期盼,在他的笑意中表现了出来,他说:“学问之短长,泽及后世,而为君者行之厉害,则功过当代。为学难、为君则更是不易。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这却是予曾借用过张子‘四言’及论语中的精神。予所感慨的正是‘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然而天下匹夫为我汉家的存亡续绝不惜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亦不失为国器。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君子之学志在明道,匹夫之心,旦存仁义亦可光照万世。物无贵贱、人无高低,只要人心向善,恒足矣。”
这便是一代大儒,三言两语,便把朱四穷思半生所想要理顺的思想替他总结了出来,朱四相信,以这样的思想治国、立身,绝对没有错。反求诸己、格物致知,真的可以让一个人从内心深处得到最高的精神享受,这是无论多少金钱和美色都换不来的。
(本章完)